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填海時機已到

  香港如今遇上的難題除了政治問題之外,也有社會民生問題。上周六中央港澳協調小組組長韓正見港澳政協時,除了講《港區國安法》的問題之外,亦提到香港有很多深層次的經濟民生問題要解決,亦必需要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韓正認為《港區國安法》可維護香港安定團結、社會穩定,有了社會安定團結的氛圍,香港整個社會形成共識,事情就可以一件一件解決。
  韓正講到「香港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恐怕莫過於房屋問題。在今次的人大會議,工聯會及民建聯分別提出了希望中央可以增加香港土地供應的方法。民建聯建議在珠海桂山島附近及港珠澳大橋南側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預計可以開發十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兩成土地用作住宅用途,將可以提供十六至二十萬個單位;而工聯會的港區人大代表鄭耀棠則建議參照澳門「橫琴模式」,在鄰近香港的內地地區劃撥三十平方公里土地予香港,由香港特區管轄,行使香港的法律,估計可以容納六十至七十萬人口。
  民建聯和工聯會提出的十或三十平方公里,究竟是多大的概念呢?香港現時計劃動用六千二百四十億元搞「明日大嶼」計劃,只能提供一千公頃土地,即十平方公里。政府原來的「明日大嶼」計劃要開發十七平方公里的,後來因為憂慮過不了立法會,便把計劃縮減至十平方公里。換言之,民建聯和工聯會鄭耀棠建議的搵地方案,是等如「明日大嶼」、或是「明日大嶼」的三倍。
  我認為內地提供土地予香港,快速解決香港的高樓價、高租金、上樓難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去年六月,香港爆發反修例示威,七月時,有內地高人跟我談起香港的問題,我建議內地借出大片土地予香港起樓,解決過百萬人上樓的問題,若等香港政府去解決房屋問題,可能等到這一代的年輕人變成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仍然解決不了。
  「明日大嶼」計劃雖然方向正確,但太慢了。這個計劃的前身是所謂的「中部水域填海計劃」,早在二一五年已經提出,政府亦打算展開前期顧問研究,但因為反對派在立法會財委會「拉布」,即使這個前期研究撥款,一拖便拖了幾年,後來變成今天的「明日大嶼」計劃,但前期研究撥款仍未得到立法會的批准。
  填海計劃未開波已拖了五年,試想一下一個正在輪候公屋、住在劏房的基層家庭,他們可能每月要多付七千元的租金差額,一年便多付八萬四千元,五年下來,多付的租金就是四十二萬元。反對派大力「拉布」,但社會無知無覺,令土地供應極度緊張,樓價租金急漲,就像死結一樣,怎樣解也解不開。就算「明日大嶼」計劃能夠進行,到房屋入伙,也要在二十年之後,遠水難救近火。期間樓價租金高企,社會怨氣難解。
  我當時對內地高人說,只能夠在香港鄰近水域由內地大幅填海,或者中央撥出大量鄰近土地予香港,才能解決問題。香港需要的也不止一千公頃土地,要有三千公頃土地作為儲備,提供三十萬個以上的房屋單位,解決過百萬以上的人住屋問題,才可以紓緩市民對高樓價、高租金的怨氣。
  不過,當時內地高人的反應是,不單是香港有民意,內地也有民意。香港搞出這樣大的風波,不但暴力示威,還公然打出英國美國旗幟,完全暴露了要分裂國家的意圖。如果中央不遏止香港的暴亂,還很慷慨地撥地予香港,內地人民也不會接受。
  如今時移勢易,中央出招為香港制定《國安法》,重錘打擊黑暴和分離主義,香港有可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阿爺就算幫助香港解決房屋問題,也較能夠向內地人民交代。
  我認為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已刻不容緩。如果採取從內地撥地的方法,估計兩、三年就可以提供到房屋給香港人居住,即使採用內地填海的方式,最快可以在五年內有房屋入伙。不要覺得房屋純粹是一個經濟問題,這也是香港人的怨氣的源頭。試想一個小朋友居住在八十呎的劏房長大,受盡歧視,滿肚鬱結,長大很易成為反社會份子。希望中央能夠見到香港民生問題的關鍵,不單在社會安定方面,在房屋方面也要出手,協助香港解決難題。借地,時機已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