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買茶 品茶

 

  不久前,家中出現茶荒之兆。皆因疫情嚴重,不能北上消費,工展會和美食茶展都取消,以往都在這些參展商品茶及買心頭好。通常我喜飲普洱及大紅袍,當時僅剩一盒。我是嶺南茶人,每日從早驢飲到晚,非此不足以讀書寫字。林語堂說:「作文者必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方有好文出現;讀書亦必能會神會意,胸中了無窒礙,神遊其間,方算是讀。此種心境,不吸煙豈可辦到?」我認為喝好茶也能辦到。承平之時,借回鄉探親之機,總會買各種茶葉回家。近來家鄉難返,茶荒漸成。在本地也可以買到茶餅,但價錢略貴於家鄉。

  瘟疫橫行以來,以代用品或權宜之計湊合度日已成為人們的習慣,嘗試網購,希望有朝一日回歸「常態」,將權宜和代用品都丟個乾淨。然而我們漸漸發現,許多本作權宜之策的,竟是錦囊妙計,值得繼續執行;許多原是代用品的,卻也順心應手,何妨繼續使用。比如根據近日訪談和統計,將傳統辦公方式與居家辦公結合的混合辦公方式,不但沒有影響工作效率,還提升了員工的自由感和幸福指數。又如現今學校堅持面對面授課,作為教師相應亦要調整教學方式,增加線上互動機會,簡化考試內容,減少群聚接觸。種種舉措大受學生歡迎,專業的老師此後亦要沿用,並奇怪自己此前為何沒有想過改弦易轍,就像我不久前還不知網購也能買到相當好喝的花茶一樣。

  商鞅說「常人安於故俗」。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和奴僕。日常工作的常規和慣例,帶給每一天有序的結構和安全感,有時卻成為新知和進步的泥沼。一場瘟疫,將無數靠在舒適躺椅上看海的人和公司捲入汪洋,必須掙扎自救,嘗試新事物、新方法、新職業。新的需要,則促使新技術飛速發展──今年就是遠端辦公、遠端教育技術勃興的一年。如今我們居家辦公包括線上教學的技術,不久之前尚不存在或鮮為人知。

   記得二零零三、二零一九年,學校都因疫情停課,學生喜大普奔,老師束手無策,不僅因技術手段不足,也因沒有突然轉入線上教學的先例。如今回想,不禁失笑。新技術的發展,進而會給人類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機會。招賢納士,不必拘於本地。求醫問藥,無需親身造訪。至於全世界投入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資金和努力,飛流不絕,猛浪若奔,將托起未來生物醫學產業的艨艟巨艦。《周易.繫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時,改變彷彿是被迫且無奈的,卻或許翻開了新一頁、開啟了新時代。我們現在就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而我們日思夜想、不斷談論的某種「常態」,或許再也回不去,且再無必要回去。

  《周易》原是卜筮之書,《易傳》則將它從術數轉化為哲學。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萬事無一恆久,人應根據變化做出相應準備和改變。比如《象傳》釋水在火上的「既濟」卦,「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火在水上的「未濟」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不過,張岱在《大易用序》中提醒世人,「《易》之為用,不可以不變,而又不可以不善變」,不知其病,屢變其方,足以致禍。「變」不一定是推翻重來,大興土木。身處風暴中心,比平時更謹慎、更堅忍,如《彖傳》解說「明夷」卦,「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又如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埃勒克特拉》(Electra)和歐里庇德斯的《美狄亞》(Medea)所說,在惡劣天氣中航行,應當放下風帆──這是一種看似消極實則積極的「變」。無論「變」的方式如何,我們不必懷戀悲嘆往日的「常態」,何妨前瞻遠景,嘗試新法,心懷希望。

  茶罐見底,起初令我小小緊張,但去網絡世界一圈即獲解決,且發現不少從未嘗試過的新品種,今後再不會怕茶荒。明末刻書達人毛子晉有個孫子嗜茶,一日購得碧螺春、虞山玉蟹泉卻找不到柴,轉身看到祖父留下的《四唐人集》雕版,就拿來劈開烹茶。這樣的代用品無乃太過珍貴!不過甲申之變後,汲古閣木雕版十有二三損失於水火蠹鼠,後來更是流落四方。與其抱殘守缺,最後被老鼠啃掉,不如權變,拿來配名茶甘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