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香港Vs新加坡

 


香港要學新加坡並不容易,這是政治。

新加坡多項經濟指標包括GDP、經濟產量已超越香港,其管治的成功,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來政府定期制定長遠規劃藍圖;

二來政府優秀人才眾多,確保施政質素及效率;

三是政治穩定,有利推動各項發展政策。

例如港人津津樂道的新加坡組屋,就需要上述三大因素,才能有效安排所需的土地及資源。

新加坡政府定期制定及更新各種年期的規劃藍圖,包括20年更新一次的《概念規劃》,按「以人為本」及「可持續發展」原則,就國家發展願景、人口規模、城市功能等,作未來3050年宏觀安排;《總體規劃》則計劃未來1015年發展,訂明土地需要、用途等。包括規劃組屋為中心的住宅社區,再延伸至學校、市集等生活網絡,並研判所需的填海方案,故城市規劃及發展有序,市民以至不同業界都可預計未來的發展步伐,對未來安心,值得港府學習。

新加坡政府能作良好的國家規劃,行政效率高,亦源於政府能從多個專業範疇,吸納及培育出最優秀的人才。新加坡的公共服務學院,董事有高級公務員、私人公司高層和學界代表,可透過各自專業層面及人脈,領導各種課程發展及政策研究。本港將成立的公務員學院,可參考並與坊間的大專院校、民間機構、商界甚至政黨,於課程及政策研究上合作,增強政府於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庫。

新加坡施政亦受惠於穩定的政治環境。新加坡有完善國家安全機制,例如《內部安全令》就是《新加坡憲法》下防止顛覆的法律,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包括威脅公共秩序、社會及宗教和諧,以及顛覆、恐怖主義活動,更有機制可直接逮捕、調查威脅安全的分子,使有意勾結外國勢力、擾亂社會秩序的激進分子無所遁形。本港剛刊憲生效的「港區國安法」既能保障國家安全,避免再經歷過去一年的動亂及經濟打擊,也採納了不少法律界意見,包括普通法原則、不具追溯力,相信可使各界安心。

早年有社企平台進行的「港人開心指數調查」,平均只有六點一五分,創過去十年新低;十分滿分的施政評分,更僅得二點七三分。港府應參考新加坡管治模式,透過主動、有為的管治,安定人心,包括制定發展藍圖,提高行政效率,集中改善經濟,並解決房屋、產業單一等深層次問題,才能使市民安居樂業。

新加坡的成功,建基於立國後遇到困難的磨練。周邊的馬來西亞與印尼並不友善,島內資源匱乏,只有人才。但人才中佔主要的華人還要與印度、馬來西亞等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者合作。

在東南亞,假若新加坡只重華人,形成華人壟斷的政權,必難久享。人民行動黨要打造新的新加坡認同和歸屬感,排除種族、宗教、語言的歧視,這等於建立一個新的國族、新的文化,工程艱巨,不能故步自封。新加坡不能倚靠原來的轉口貿易,面對馬來西亞與印尼的排斥與競爭,轉口貿易難以維持原來水平,便要有新的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不發展,政治難以穩定,新的多種族國家會隨時敗亡。

於是,新加坡要發展高新工業,引進外資,也要政府積極投入,建立相應基建和科研基礎。新加坡選擇以美元亞洲離岸市場來擴大金融市場。以國際化與區域化來推展金融服務的動力,趁其他國家還未意識到離岸金融市場的作用,新加坡便繼倫敦在1958年的美元歐洲離岸市場的發展,形成亞洲區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穩定了腳步之後,新加坡一早便重視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投資內地,來伸延新加坡的產業鏈。且在香港大舉把加工貿易轉移至中國內地,產業空洞化之時,全力招攬內地及香港的人才,用人才來推動經濟的升級發展。

一是人口大增,由200多萬增至500600萬。二是經濟提升,人均GDP早趕過香港,GDP的規模又趕上人口較大,且得中國因素之利的香港。亞洲四小龍,香港原來領頭的地位,拱手讓於新加坡與南韓。

星洲和香港的差別,顯示出新加坡的發展戰略與制度優勝,背後還是人才。但新加坡的人才是政治人才,是人民行動黨用作政治團結、動員新加坡人民,包括新移民。

新加坡是威權政治,但還有民主選舉制度,用選舉動員民眾,測試民眾對政府政策的反應。但威權政治決定於政治人才,否則便早成失敗的獨裁專制政權。

這個政治人才是要政治培養、政治洗禮,但同時着重技術官僚能力、講求成績。一不是民粹主義,二不是官僚主義,三是開放的廣納百川,招納各方人才。

香港在回歸前是英國人直接統治,回歸後英國人培養的政務官系統基本不變,可卻成為政府的統治者。

沒有政治,不懂政治,也不曉決策,缺乏執行時的上頭監督,依靠他們,香港便縱有各種優勢,也比不上新加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