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安心修禪

 

養生先求淡化執着,再求放下

佛陀教導我們要放下各種執着才能離苦得樂,最大的執着是「我」,一個強烈的「我執」會產生愛、憎、貪等等,帶來現世和未來的惡因惡業。

最近一位朋友分享藏傳佛教一位導師的教導,談到要得到內心富足,便要學習淡化執着,因為無論對任何事物、感情、財富等等,太執着必然會帶來痛苦,我們可以嘗試透過深觀無常、培養善念、知足少慾去淡化執着,最終目標是放下。

現代科學進步,大大增加了我們感觀上的真實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覺很強,令我們更執着於一個現世的「我」,為我追求擁有更多,也更加怕死怕病,容易忽略了精神上、靈性上和宗教上的層次問題。

宗教也難免不世俗化,很多人開始時都是希望從宗教裏找到解決世間煩惱的方法,所以現在很多注重管理情緒的修行、覺醒、正念、靜坐之類,較少注重各宗教尋根、來生問題和靈性升華的探索。神職人員和僧侶或多或少都要做些心理輔導的工作。

中醫讀物有提出正確的觀念,可能比昂貴的藥物或有風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病者防範和消除疾病。

正確的觀念會帶來正確的決定和行為,可以預防許多疾病和避免藥石亂投。健康的根本在心,心淨會帶來身淨,生病時不要有太多怨恨、憤怒、不甘、過分擔心或自暴自棄,保持心理安定,血氣自然會較暢順,病情就會消失或退減。如果病情屬於先天或遺傳性的,能淡化對我和這個身體的執着。

聖嚴法師在沙士時曾經這樣說過︰「把疫情交給專業的醫衞設施,把生命中的難關付託給各人的宗教信仰。」身體本來就有自我修復能力,健康的心態在養生和治療中都有直接的正面作用。

記得電視播放過一集社會時事專輯,訪問了幾位在疫情下失去工作的人,他們的年齡、性別、知識和職位都不同,但他們在失業期間都保持着正面的人生態度,尋找不同的義工崗位,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工作狀態,不倦怠;一方面回饋社會和不虛度時間。

他們在佛教徒眼中都是菩薩,因為他們的行迹就是如何面對世間疾苦修行的開示,利己利他,在逆境中保持健康積極的精神狀態。

早年也遇到類似的智者,她教授一套養生功法,明白上述淡化執着,再求放下心法,勤做練習,事半功倍!

安心修禪

先做鬆肩式,不用快、不用大力, 手輕輕地、慢慢地動。沐鼻法也要輕、要慢。剛才有人做自然丹田呼吸法時咳嗽,當咳嗽時就暫時不要做,去喝杯水。咳嗽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可能是因為太緊張、太刻意。做自然丹田呼吸法的時候,身體是不動的, 安靜、放鬆地做, 手輕輕地放在丹田,保護著。練功時要自然。平時怎樣就怎樣做,自然就是。想咳嗽時就咳嗽,有口水就自然地吞下去,想動一動就動一動,這才叫自然。喉嚨痕癢,想咳又不讓自己咳,想上廁所卻不讓自己上,那就不自然了。練功時要自然,因為功法是離不開生活的,我們這些功法在生活當中就是將功夫生活化。當你練得很熟練的時候,行、坐、站都在練功,若你不習慣, 就需要一些時間去鍛鍊。鬆肩式、虛樁,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如果你習慣了,就不自覺地成了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修禪是什麼?

修禪就是覺悟。覺悟以前所做的事,有些事情令自己不快樂, 覺悟了,改變了以後就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好像我以前看到功德箱就很生氣,感到別人在騙財。功德箱沒有害我,也沒有人叫我拿錢出來,只是無名的嗔,令自己生氣。當我覺悟了,見到功德箱就會很快樂,因為有心人為我預備了種福德的機會。這些都是心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困綁著自己,令我們有很多的苦。這些苦都是由貪、嗔、癡而來的。如果我們覺悟了, 改變這些思想,我們就可以離開痛苦, 環境不變但是心境可愛。為何我們有這麼多貪、瞋、癡? 在心理學而言,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們長期處於高警惕性的環境下,因為有太多人欺騙我們,我們很怕,時時刻刻都怕被騙。在現今的世間中, 人與人之間,善良的人性已經慢慢地消失了,所以大家都生活於恐懼當中,要保護自己, 免得受騙。有些人說現在已經是末法時代了,在這時代還能聽到佛法,我們是一群很有福的人。我們研究佛法,聽佛法,就是為了明白自己是誰,明白自己為何而生, 怎樣才能離苦得樂。佛陀不是一個造天地、造神、造人的創物主,也不是有求必應,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的神。他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覺悟了很多事情。他很聰明,也很有智慧,而他將這些方法告訴我們。

雖然我是一名教師,但我不可能點一點你的頭便使你畢業。我只可以將我的知識告訴學生們,讓他們慢慢修讀,將來進入大學,成為學士、博士、教授。佛陀離開的時候, 他說自己沒有說過一個方法,或度過一個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當教主, 他只是想我們依法修行,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離苦得樂, 而非崇拜他。佛弟子應該看看佛陀是怎樣離苦得樂,為何他能這麼快樂,而我自己就那麼痛苦。我能否生活得快樂些?佛陀告訴了我們是有方法活得自在的,但那是什麼方法?我們就得去學習,這是我所理解的禪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