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立法會完善的選舉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以非建制派姿態角逐的候選人,在地區直選全軍覆沒,僅在功能界別取得1席,傳統建制政團多有進帳,惟未來佔議會最大比例的將是沒有政黨背景人士。

立法會新制度下選舉,算是一場沒煙硝的戰爭。計謀上,反對派如一盤散沙,缺乏領袖、謀略和洞悉力。支持泛民的巿民更不知不覺「開心中伏」,依隨政府的指揮棒,免費交通日令不少年青選民,藉著良好天氣,四出旅遊,成為反對派餘黨大敗的原因之一,令反政府力量,難以翻身。
反對派事前大張旗鼓,煽動巿民去投白票或杯葛選舉,以此向政府表不滿,削弱立法會的認受性。有矇查查的反政府死士,聽從逍遙法外的羅冠聰之流,不惜以身試法,網上推動投白票,結果被捕。政府以無力之力,不去積極宣傳立法會選舉,順水推舟地讓支持泛民的巿民杯葛選舉,受害的必然是反對派候選議員!根據上屆立法會選舉,本土派與傳統泛民合計得票約120萬,建制派得票87萬,中間派則為10萬。今次選舉按新遊戲規則進行,傳統建制派政黨候選人得票超過110萬,若連同一些未列明政治背景或被視為親建制的候選人,廣義計建制派得票超過120萬,12名非建制派候選人合計不足10萬。與上屆立法會選舉相比,傳統建制政黨的成績無疑大躍進,歸根結底是因為數以百萬計的選民沒去投票。這等於綁住雙手任由建制派議員予取予攜,輕取大部份議席。

反建制派的殘餘勢力如馮檢基和潘焯鴻均落選,兩人原本勝算略高,只要黃營選民跟上次選舉一樣投票;但當他們的選民放棄其權利,才如夢初醒,知道中計,但已經太遲了。潘生批評政府低調宣傳立法會選舉,和安排免費交通日,旨在一劍封喉,令反對派全軍盡墨。試想,如果有一半原本黃營選民投非建制派的候選人,也應有十數人當選,為他們立埸,愛國地發聲。

今次新制度帶來新格局,爭取公眾認同,還看新體制能夠做出什麼實績。特區管治行政主導,立法機關角色有限,良政善治始終要靠行政機關。立法會再無政治拉布「為反而反」,倘若社會積弊仍然無法有效解決,特區政府難辭其咎。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談港人治港,曾說最好左、中、右兼備,近月中央亦再三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新選舉制度彰顯政治包容和多樣性。今次立法會選舉,有來自不同階層和政治派別的候選人,惟從選舉結果而論,新一屆立法會90席,非建制派僅佔1席,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樣的結果,也許亦不符合中央心目中最理想的情况。

立會選舉完結後,國務院發表有關香港民主發展的白皮書,闡述了中央的觀點,強調新的選舉制度,為特區民主長遠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實現「雙普選」目標創造有利條件,然而相信中央亦很了解,香港社會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民主發展有不同看法。過去10年,香港社會激進化,政治取態愈益兩極化,兩年前的反修例風暴,將這一趨勢推向極致,中央以《港區國安法》及修改選舉制度,遏阻了激進化的勢頭,可是兩極化卻是人心問題,非法律或政治手段可以輕易解決。

從中央角度,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特區權力來自中央,政治認受性由憲制秩序決定,不受選舉投票率影響,然而無可否認,單論投票率本身,「三成」這個水平難言理想,「新制度獲普遍接受」之說難以成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承認,不期望一次選舉就能令市民認同新制度。一個政治嚴重撕裂的兩極化社會,不易長治久安,人心轉化非朝夕之事,內外環境轉變可以是催化劑。中美角力與國際格局變化等外部因素,非香港能左右,然而改善經濟民生、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等內部問題,卻是特區當局力所能及。

過去一段長時間,立法會政爭不休,事事泛政治化,泛民拉布拖後腿,確實妨礙了一些重要經濟民生施政,然而新政治形勢下,相關問題已不復存在,特區政府不能再將施政低效諉過於人。今次選舉,傳統建制政團紛紛成為贏家,幾乎個個有進帳,然而在新一屆議會佔最大比例的,將是沒有政黨背景人士,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狀况。這批議員既有學者、企業高管和專業人士,亦有社團代表等,他們未來如何統合,又或與其他政黨結盟,將直接影響議會生態,不過話說回來,特區管治行政主導,立法會主要角色是監察政府而非領導決策,中央期望香港良政善治,行政機關才是領銜主角。隨着行政立法關係改善,特區政府施政,必須積極進取,切實改善經濟民生,一改昔日陋習,唯有如此,才有機會贏得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