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尊貴的紫色

大學畢業了四十多年,仍然很欣賞中大校徽,它以中國神話中之「鳳」為圖案,蓋自漢代以來,鳳即被視為「南方之鳥」,且素為高貴、美麗、忠耿及莊嚴之象徵。以紫與金為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徵熱誠與忠耿,金色象徵堅毅與果敢。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紫色是高貴的顏色,帶有高深莫測的神秘感,好像北極光散發的宇宙奧秘,令人目眩神搖。一般人總說,皇帝的金鑾殿坐落在紫禁城中,紫禁城對應天帝的紫微宮,顯示天子受命於天。中國古代有「天人合一」的觀念,規劃皇城也循着這種象徵理念,對應天上的紫微星(北極星),突出皇權「奉天承運」,有着至高無上的合法性,神聖不可侵犯。民間命理學流行「天上紫微宮,地下紫禁城」的說法,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紫色也就在通俗意識中成了最為尊貴的顏色。

但是,我們要記住幾件事,不要以為自古就有「紫禁城」對應紫微宮的概念。首先,紫禁城的興建,是明代永樂皇帝的事,明清兩代沿襲至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延續了六百年,成了一般老百姓固定的歷史觀念。然而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絕對不止六百年,從通俗的五千年來算,還有好幾千年沒聽說過紫禁城對應紫微宮這個說法。其次,紫微斗數這種命理運算法不是中國的土產,而是唐朝時期從印度、波斯經西域傳來,到明清才流行的,所以也不是地道的「國粹」。紫色尊貴,成為王公貴胄的服飾佩戴,也是唐代之後才普遍的現象。說紫微星是「斗數之主」,是「帝星」,推演出命宮主星是紫微的人有帝王之相,完全是明清流行的命理俗文化,算不上正統的法理根據。其實,紫微斗數的紫微星,就是北極星,也是小熊座的主星,是硬套古人早已熟知的「北辰」與北斗七星高居天庭的概念。

那麼,從中國有文字以來,紫色到底尊貴不尊貴呢?我們來聽聽孔子是怎麼說的。

《論語.陽貨篇》記孔子說:「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反映了兩個現象,一是紫色在春秋時期有超越朱(紅)色,成為當時的流行色的迹象。二是,孔子非常厭惡紫色的流行,怕媚俗的紫色取代了正統端莊的紅色。對於孔子「惡紫之奪朱」,漢晉時期的學者有相當清楚的闡釋。何晏《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奸而奪正色也。」皇侃《論語義疏》:「『惡紫之奪朱』者,紫是間色,朱是正色,正色宜行,間色宜除,不得用間色之物以妨奪正色之用也。言此者,為時多以邪人奪正人,故孔子託云惡之者也。」清代學者劉寶楠《論語正義》指出,戰國時期的孟子就很了解孔子的意思,《孟子.盡心下》引孔子,把孔子的心意解釋得很透徹,關鍵是說「惡似而非者」。趙岐《孟子注》引伸其意:「似真而非真者,孔子之所惡也。」漢代辭書《釋名.釋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可以看出,「惡紫之奪朱」的立論基礎是:朱為正色,是第一性的,紫為間色,是從屬性的。朱與紫的關係,是主次的關係。主次的關係,是天地之間秩序所繫,絕對不可顛倒,就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天經地義,僭越不得的。

為什麼朱是正色,而紫是間色呢?這就回到古人(也不只是古人)對色彩分類的認知了。人類心理認知的色彩,有現代科學的紅黃藍三原色,還有古代配合五行的紅黃藍白黑五正色,算作第一屬性。紫色是從正色調配出來的「間色」,是第二屬性的。因此,主次分明,孔子「惡紫之奪朱」,不但有其社會倫理的考量,有天人秩序的信仰,還有色彩本身屬性的差別。

或許有人要問,「紫氣東來」是怎麼回事,不是老子帶來的嗎?這說法來自唐代司馬貞(679-732)《史記索隱》引劉向《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也是後起的神話傳說,到唐朝以後才流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