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救贖」和「未來」的抒情詩 ─《流水落花》

  多年前看韓國藝人李英愛主演的電影《春逝》,簡單的劇情,淡淡的憂傷,充滿詩意的畫面、講究的攝影,令我反覆看了幾次,沉迷、喜歡。當時沒想起哪部香港電影有類似的電影美學,直到最近與老伴一齊觀看《流水落花》,才重新感受到那份感覺;這部香港製作的電影由賈勝楓導演、他和羅金翡編劇,我終於在這部講述寄養家庭故事的電影看到那種清新的畫面,也感受到那種詩意。

  這部電影不很刻意,卻頗有心,也就有了感動。戲名「流水落花」有各種解讀,其中有說出自南唐後主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本來是形容春末百花凋零的殘象,引申為美好時光的消逝。如果結合電影的內容,除了表達天美姨姨(鄭秀文飾)每一個孩子的寄養最後從她身邊離開,給她造成感情的不捨外,還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即寄養的工作猶如流水、激流一個接一個流向她和彬叔叔(陸駿光飾)組成的小家庭,寄養的孩子像一朵又一朵落花,落在他們家,最終因各種原因離去。戲名的寓意有時就可以揣摩出電影編導的藝術深度。

  《流水落花》無疑拍攝得別具藝術匠心。

  簡潔的電影敘述語言。不需要畫外音、沒有過於囉嗦拖沓的對白,多數時候以影像取勝,或僅是兩三句人物對白,就刻繪了人物性格特徵,交代和推展情節的發展。被寄養的孩子有森仔、小花、菁菁、阿明、家朗等七位,他們因各種各樣的不同原因來到天美姨姨主持的寄養家庭,有的是母親有精神病,有的是婆婆入院,有的是破碎家庭、父母離異,不一而足;電影篇幅有限,形成正副兩條線,正線為主,即天美姨姨和彬叔叔兩人和寄養孩子們的相處是用大幅度篇幅呈現的,而副線只是選了幾個孩子和家庭關係的畫面交代,並非全部,堪稱詳略有度。

  以少勝多的細節經營。寫小說的人重視細節,細節的經營可以將人物性格刻繪得深刻,電影也是。《流水落花》這方面就值得一讚。孩子們有的尿床,有的三餐不慣,有的打架,有的生理有缺陷……天美姨姨都將他們當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不是一味溺愛縱容,也沒有霸佔他們、當他們媽媽的野心,因此孩子們稱呼她媽媽時,她馬上糾正,我不是你的媽,但這是你的家。她就在寄養孩子的喜怒哀樂中,給孩子們以愛,以家,也同時完成一種自己的孩子在三歲時死亡那種失落內疚痛苦的救贖,十三年如一日。被寄養的孩子在愛的溫暖和撫育中,走向社會和未來,一體兩面,顯示了編劇者選材的高人一籌。

  這樣的主題靠說教是蒼白無力的,電影的出色手段是以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事例生動體現。最感人的就是森仔無端被校長訓斥後,歸途中天美要帶他回校挺他、反駁校長的一幕,催人淚下。丈夫彬叔叔思想出軌,用天美在路上遠處遇見呈現;彬叔叔有悔意,天美也原諒他,以一起看煙花的畫面表達。縱然失去三歲兒子的往事,也不需要倒敘或回憶,只是夫妻幾句爭執交代出來。

  詩意的氛圍和剪裁的巧妙突出。這是電影藝術性臻於完美的關鍵所在。影片多次出現流動中的流水、點點落花的畫面,也多次出現將小白花插在瓶子裏的鏡頭;天美姨姨還帶着孩子在滿是蒲公英飛揚的草地上走動,詩意盎然,寓意美好,抒情氣息隱隱流動。天美十三年的養育生涯,一次次偉大的迎送。有一幕,寫七個孩子對天美姨姨的感恩,一個個向她走來,問她還記得他們是誰嗎?天美姨姨一一回答時,眼眶已經盈滿淚水。是夢境?卻又是那麼真實。畫面設計高妙。再說,七個寄養孩子的七節故事,每一節過渡到下一節,或者留白,空鏡無人物,或者只是簡單的象徵物件,一筆帶過,十分順暢,毫無斷裂或突兀感,這也是其他港產電影比較少見的。

  一句話,《流水落花》拍攝得很美,像是一首抒情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