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墨守待敵

老同學傳來正能量的至理名言:

當您的正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您開始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了。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他們處在不同的能量頻率,呈現出不同狀態,進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任何人,時間軸一拉長看,人世間的一切最終都落在人品,有人品就有信任,有信任才談合作。我現在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徹底的長期主義者,彼此信任的人我視若珍寶,可以謙如塵埃,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我棄之如敝。也時常反省自身,我有沒有長進,值不值得信賴,是不是稱職的合作夥伴、值得託付的朋友。所以,請允許您自己做自己,也允許別人做別人。人與人相處沒那麼多套路,真誠、善良就足夠了。對別人的付出看在眼裡,對別人的長處多去欣賞,對別人的難處出手援助,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好感,就要心存感恩,用一顆善良之心對待別人,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生活不論好與壞,每一天都是限量版,別讓世俗淹沒了生活的浪漫和熱情,願您擁有大風和酒,也能享受孤獨和自由。美好的一天,從記住別人的付出,看到別人的長處,也是為人處世最好的修養開始。

我們說「樂山樂水」,想表達的意思是,每一個人的性情不同,所以喜好以至觀點,往往都不一樣。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原文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問題是,原文先說水後說山,為什麼放在一起作為成語之後,竟將次序倒過來,內裏有沒有什麼微言大義?想來應該沒有,可能只是措詞上的改動,或是基於語調平仄的取捨而已。

再取另一個例子。《孫子.謀攻》中有道:「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說的一直是先「知彼」,後「知己」。但取這個理念用之於俗語之時,卻變成「知己知彼」。例如在通俗小說《三俠五義》中的一段,見於第六十回:「賢弟雖如此說,馬剛既有此心,他豈不加意防備呢?俗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豈可唐突?」不但次序顛倒,「不殆」還改作「必勝」。須知「不殆」只不過是「不至於陷入危機」,「必勝」卻進取得多了。

孫子的原意可能是,須知道敵方的情況,更甚於了解自己。也許他認為「了解自己」乃是基本上要能做到的;以戰術而言,須更進取地知悉對方的動靜。一般人的想法則是着重按部就班:先做好自己內部,繼而伸展開去。

然則無論如何,「知彼」的措施是必須有的,舉足輕重。從前行軍中有「斥堠兵」之職,那正是偵察敵情的哨兵。今天的空軍也有偵察機。在現在這個資訊年代,大數據更是必爭之物,若能取得,可以運籌帷幄,呼風喚雨,決勝千里。

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正是防衞軍,肩負保護身體之責,亦需「知彼」。免疫細胞在血液中,隨循環系統的流動,到處游弋。那屬主動的偵察行為。除此之外,它尚有另一些以逸待勞的招數。

1985年,一位德國女科學家做實驗時,在果蠅身上發現了一種蛋白質,並發覺此物遇上真菌侵襲時,竟能為果蠅起動一連串的抵抗反應。她大表驚奇,不禁低呼「真奇妙」(Das ist ja toll)。之後這蛋白質被命名為Toll;在德語中,此乃是「奇妙」的意思。12年後,另有科學家在動物身上的細胞中,發現了一些能啟動一連串「免疫反應」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並不進取,而是以逸待勞,駐於細胞上守株待兔,若碰上敵人闖入,能帶動免疫系統對抗。於是統稱之為「Toll-like receptor」(像Toll般的接受體)。

回應老同學:當您的正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您開始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了。沒有好壞,沒有對錯,能夠墨守待敵,模仿蛋白質抵抗病毒侵襲,反之,對於彼此信任的人視若珍寶,無限接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