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戲裏戲外

《王冠》(The Crown)第五季劇照

  新年假期正好追劇,宮鬥、緋聞、秘辛等題材都是熱門,早前剛播出第五季的劇集《王冠》(The Crown)可謂將這些元素集大成,只是當歷史照進現實,有多少人會對號入座?

  號稱英國王室傳記歷史劇的《王冠》始播於二○一六年,劇情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前講起,每季跨度約十年的時間,第五季已講到九十年代的風風雨雨,據說第六季正在拍攝中,預計將演繹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事件。實際上在《王冠》首季播出時反響一般,隨着劇情深入發展,特別是觸及敏感的歷史,劇集非但沒有迴避,反而描寫得大膽直白,令收視率不斷飆升,卻也因此惹來爭議。

  最大爭議當屬《王冠》中某些劇情被指脫離史實,生搬硬造,包括女王等王室核心成員幾乎無一幸免。比如關於女王,劇中指一九九二年查爾斯、安妮公主和安德魯都出現婚姻問題,溫莎城堡又發生了火災,女王稱這一年是「可怕的一年」,而王太后要求她不要發表年度演講,以免民眾認為「女王抑鬱了」。歷史學家指,實情是王太后很支持自己的女兒,曾在信中鼓勵她說,「希望你在經歷了所有可怕的事情之後,能得到休息和放鬆。」關於菲臘親王,劇中稱他曾猛烈追求紅粉知己蒙巴頓伯爵夫人潘妮,並透露他與女王「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在發展」,暗指兩人的婚姻亮起紅燈。王室方面回應,此事子虛烏有,潘妮只是女王全家的多年好友,菲臘親王也絕不可能與任何人討論他的婚姻。

  劇中有關查爾斯的爭議更多,例如一九九一年尚是王儲的查爾斯與時任首相馬卓安密談,主張更換君主,他依據《星期日泰晤士報》的一份民調,稱公眾喜歡他多過母親伊麗莎白二世,如果無視這份民調,那將非常危險。他還引述報紙上的一段話說,「一位年邁的君主在王座上太久了,致使人們開始厭倦,不只對她,還有對君主制本身。」按歷史學家觀點,查爾斯不太會游說女王退位,因為他非常清楚,女王曾宣誓要為英國奉獻一生。劇中查爾斯在皇家馬廄裏質問女王,認為是她造成了他們這些子女婚姻的失敗,「如果我們是在一個普通家庭,社會服務機構來了,他們會把我們送進福利院,而把你送進監獄。」這段情節也遭到專家反駁,現實中他們母子之間肯定會有摩擦,但不會有這樣的對話,劇裏的描述太過誇張。

  就連英國首相也難置身事外,劇中戴卓爾夫人曾督促女王為了國家利益解散議會,重新組織選舉,以避免自己在一九九○年下台。而馬卓安則告訴他的妻子說,「年長的王室成員似乎脫離了現實,年輕的王室成員卻又軟弱無能,自命不凡,迷失了方向。這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感覺一切都要在我的任期內發生了。」上述劇情均遭歷史學家否認,絕屬虛構的故事,尤其馬卓安作為王室的堅定支持者,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懷疑君主制的未來。馬卓安本人也出面澄清,並批評《王冠》是「胡說八道」。

  其他的爭議還包括《王冠》的劇情處理方式,像渲染已故的戴安娜王妃婚外情,有如往威廉和哈里兄弟及戴妃家人傷口上撒鹽。比如第五季將戴安娜生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作為開場,並以她那句「我們的婚姻裏有三個人所以太擁擠」的名言,揭開了她與丈夫查爾斯以及他的情人卡米拉之間的三角關係。劇中尤其描寫女王對戴安娜冷眼相對,雙方關係漸行漸遠甚至瀕臨決裂,都喚起威廉兩兄弟的喪母之痛。也難怪有媒體指,英女王生前曾喜歡看《王冠》,但之後對多處劇情失實感到失望,特別對菲臘親王看來像個冷漠的父親感到不滿,認為傷害到了王室的家庭關係。

  套用英國媒體的話說,整部《王冠》的劇情十分狗血,總結起來就是:女王不顧娃、查爾斯是個渣,戴妃堪稱英倫玫瑰,菲臘親王是不列顛惡棍(villain)。若從傳記歷史劇角度來看,《王冠》究竟離現實有多遠?劇情是否經得起推敲?尤其是很多當事人仍健在,虛構與現實該如何把握?又怎樣區分戲裏戲外?

  倫敦大學麥克拉蘭教授認為,畢竟多數人不會看歷史書認真考證,許多觀眾把《王冠》當作一部準紀錄片來看,也因此會把虛構與現實混為一談,劇中過多負面描述,勢必影響王室形象。有專家就建議,每集片頭應註明「劇情並非事實」。但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瓊斯卻不以為然,指電視劇終究不是紀錄片,細節上與現實有所偏差也很正常。就像該劇製作方所說,這只是一部虛構的戲劇化作品,娛樂多過當真,更不必把它與損害王室聲譽相提並論。

  眾說紛紜中,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評論頗為顯眼,直指戴卓爾夫人當年訪問蘇格蘭皇家城堡時曾受王室怠慢,在一次餐後遊戲中被塗上滿臉的草木灰,事後她向自己的丈夫投訴,「我努力地從這些人中找到哪怕一點兒可取之處」,可見《王冠》這部虛構的連續劇恐怕真實過王室編織的故事。文章反問,若君主制如此脆弱,以至於一對假扮的王子和王妃說一些刻薄的話,就能嚴重破壞它,那麼這個制度或許就該廢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