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觸電」微信支付

  想用微信支付系統付費,想了很久。疫情結束後,回鄉辦理銀行戶口事宜,順便完成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已成為很多內地朋友的生活必需,就像柴米油鹽,但是對於我,還算是新體驗。

  第一次用微信支付,是向出租車司機付費。我摸出手機,心裏嘀咕是我掃他還是他掃我,直到他亮出一個電子碼,才知道該我掃他。我輕輕地點擊,「嘟」的一聲,支付成功。

  第二次用它,是向超市付款。有了上次的經驗,我淡定地等待服務員向我亮出她的微碼。卻見她「掃帚」在握,平靜地看着我等着我。

  「我掃你。」她終於說。

  原來是可以互掃的。

  她指引我點擊右上角的「+」,又點擊「支付款」,就完成了那一掃。付了賬,我成就感十足,覺得自己跟上了科技時代的步伐,離「電子人」的距離又進了一步。我不再落伍。

  微信支付在內地的意義舉足輕重。付款,如果你摸出來的是傳統錢包,有時會變成一件尷尬的事。因為收款人很難給你找回零錢,他們幾乎什麼都用手機搞定。

  到餐廳吃飯,點完餐直接掃碼付款,吃完就走人。不再用紙幣的感覺,好像沒有付錢給老闆一樣。吃飯好像沒有付錢,打的好像沒有付錢,在小街小巷買商販手裏的蔬菜水果,好像也沒有付錢一樣。連向朋友借錢還錢,也用微信支付轉賬,轉完賬如果不記住或記性不好,好像沒有借過錢還過錢一樣。電子支付大國,用錢的人看起來很大方,很灑脫。

  疫情之前回內地,我總是離不開錢包,內裝大小面額的現金。常有這樣的窘況,每當與親朋好友在一起,遇到付款的事情就不知所措,他們絕對是在我摸錢包的時候就完成那一「嘟」,比起他們點擊手機的速度,我取錢的動作顯得笨拙、拖沓,還有點落伍。我常常自責,錢在手裏用不出去,大有迴避付款之嫌。

  有一次在北京旅行,得知老朋友一家也到了那裏,我們相約見面。分手時,由於我無法用微信支付約車,他女兒用手機幫忙並付了款,真是很難為情。電子支付,內地朋友們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微信支付的功能有點像香港的八達通。其實八達通的使用,說起來早於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但是二十多年過去,微信支付的使用普及了,功能提升了,而八達通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我們還依然離不開現金。

  一部手機在手,很方便,很瀟灑。你掃我,我掃你,後知後覺,一不留神用了好多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