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修心

心在那裏?心的概念,抽象又實在。

大乘唯識學派,將心與識分開。識,是了解分別,由我們的六識,引領出來對世界的認知,這個很容易明白。小朋友學習,形成知識,利用這些資料思考、生活和工作。 

六識,是依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能產生見、聞、嗅、味、觸、知等了別作用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

 六識是以了別六境為體性和行相。如眼識依於眼根以了別色境,耳識依於耳根以了別聲境,鼻識依於鼻根以了別香境,舌識依於舌根以了別味境,身識依於身根以了別觸境,意識依於意根以了別法塵。

心,是指連續不斷的念頭,此起彼落浮沉。結果,一串串無盡思緒浪潮形成。這些念頭,有好有壞。佛教將心,理解成善惡種子,聚集在第八阿賴耶識 。

心的念頭在不斷變化,這些都可能發展成行為;行動的結果,可能會產生好,也會有不好結果,每個念頭,都可能成為自己善行和惡行源頭:心裏一絲恨意,最後走去殺人;貪 心裏戀財物,用各種手段取得;又或如美色。

世間所有罪惡,都來自心一個念頭。

一個念頭持續多久?這個時間概念,一念就是一剎那。一剎那有多久?眾說紛紜,一彈指,啪一聲,就過了六十五剎那,短暫而快逝。

別小看這個簡短瞬間,所有行為都是由此發酵而成,不論大小。

所有宗教都強調修心。因為,人活著,只會念念相續,無法止息。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能守住心的,比勇士還強。這是猶太智慧,一個人不能阻止鳥兒在頭上飛過,但絕對可以制止它在自己頭上築巢。

人生存的最高境界,是能檢視自己內心每個念頭。修行,帶給人力量去分辨,把每一個念頭的微塵消除。

沒有修心,我們只是較聰明的動物,從不了解自己。

閉上眼想安靜或嘗試打坐,發覺滿心都是紛雜念頭,從四方八面、各個角落湧至,完全不懂駕馭;怎辦?不必過慮,這也許就是認識心的開始。

早年聽過覺莊法師主講的四念住法門》,是修心的一個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