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日中見斗

天人感應之說,源自漢朝董仲舒。

他把「天」人格化,認為天有意志,能支配一切,為最高主宰;自然界一切規律,以及世間人事變化,都是「天」決定;而人的生理構造,思想、感情、道德品質,都是「天」所塑造。

古人看天做人,從天的運行規律,引用為人間行事準則,如易學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樣的類比邏輯,固無不可,反正人生哲學,各師各法,毋須定於一尊。但若說天有異象,人間便有禍災相應,難有實證,所以科學家必斥之為穿鑿附會,無稽迷信。但古人偏偏對此深信不疑。

古人認為,天現祥瑞是在表彰帝王;災異則是譴責,而施政過失是產生災異的根本原因。當君王施行惡政,天就會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示警。

一旦出現災情,如地震或久旱不雨,君王必須發表「罪己詔」,自稱無才無德,要減膳、罪己或赦免罪犯,以補過失。有學者作過統計,僅是漢朝,有十五位君王下過罪己詔:其中漢宣帝下罪己詔八次,漢元帝十三次,漢成帝則有十二次。

最讓古人震撼的天象莫如日食,《春秋》經文有三十七次日食紀錄,日食是不祥之事,古人把它與政治相提並論。日食發生時,君王「不舉盛饌,伐鼓于社」。所謂「不舉」就是不享用盛饌;所謂「伐鼓」就是擊鼓,都是為了辟邪。

談日食不能不提豐卦,此卦有兩爻提及「日中見斗」,有一爻則說「日中見沫」,不論「斗」或「沫」都是天上星星,而大白天見星應是日食帶來的昏暗天空。

若按邵康節《皇極經世》推算,明年的值年卦正是豐卦,會有日食嗎?有的,天文學家預測在明年四月八日有日全食,而主要覆蓋範圍是北美洲。所以如果真有凶兆,當殃的是美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