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天鵝蹼引發的思考

  圓明園的天鵝寶寶的蹼凍傷了。看到這則新聞標題,不禁一愣。細讀下去,才知「兇手」不是寒風而是攝影人。姿態優雅的天鵝向來是影友的「網紅模特」,大天鵝領着天鵝寶寶在冰面上行走的畫面,更是溫馨可愛。於是,有些攝影人一遍遍驅趕大小天鵝們起身「營業」,成年天鵝不堪其擾,振翅以避,天鵝寶寶尚無力飛,只好在冰面慌亂奔走,以致嫩蹼凍傷潰爛。

  藏在小小「天鵝蹼」裏的有園區管理問題,有遊客素質問題,還有攝影倫理問題。公園裏的花可欣賞不可折取,這是幼兒園就教過的道理。公園裏的鳥不可捕捉,對絕大多數人也是不言自明的。拍照呢,似乎人畜無害,然而,類似天鵝蹼引發的熱議,比如「春天的樹上開滿了大媽」,這些年並不少見,說明攝影倫理之建設遠落後於攝影技術的普及。

  作為行為規範,倫理與感官相聯繫。古人說,非禮勿聽,非禮勿視,禮便是耳朵、眼睛的導引和規範。科技進步延展了人體感官。因為有了錄音、音響技術,我們「聽」到了肉耳無法聽到的動靜。攝影技術讓我們「看」到了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藝術創作有時享有約定俗成的「豁免權」。透過門縫窺探室內風光,必被斥為下作,家庭紀實攝影卻可以將此曝於公眾。但是,當相機不再是高不可企的奢侈品,智能手機極大普及,鏡頭就在每個人的衣兜裏時,藝術創作與日常拍攝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倫理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走在市區街頭有時會看到時髦人或是眼熟的知名人士,突然在路邊不懼路人眼光定格拍照,甚至有專業攝影師團隊在旁跟拍。街拍,英文名字叫做Street Snap,其中Street是街道的意思。Snap是形容詞,指快閃的、突然的、簡單的,以及咔嚓的聲音。街拍攝影有時算是偷拍,有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美國最早的兩位著名紀實攝影師: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和路易斯・海恩(Lewis Hine),這兩位記者因為移民及家庭問題都在社會底層工作過,一個紀錄紐約貧民窟的狀況,一個小時候不得不超時工作才能扛起家庭生計,長大後任職美國童工委員會的攝影師,深入各地揭露童工惡劣的勞動環境,那時候美國有170萬之多的童工。他們利用攝影,偷偷記錄社會底層的生活,此舉震驚了當時許多美國人,成功的引起了社會注意,後來獲得政府的支持,最後改變了政策。這也證實了攝影不只可以用來記錄現實,更能推動社會進步。

  時下人們對鏡頭使用的邊界也會出現自覺,隨時隨地對着路人「拍你沒商量」的行為仍有所聞。受傷的天鵝蹼卻警醒我們,以「非人」景物為對象的拍攝,同樣需要恪守倫理規範。春節長假將至,不論省親還是旅遊,拍照都是標配。為了拍照而擾民固然不該,驅鳥、驚魚、攀樹、搖花,亦屬不當。有的時候,不妨暫時藏起鏡頭,讓美景止於肉眼吧。

1 則留言:

  1. 絕對同意: 有的時候見到景物,不妨暫時藏起鏡頭,讓美景止於肉眼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