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文彩精華梁羽生

梁羽生武俠小說作品《七劍下天山》

  除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外,我欽慕梁羽生,因為我喜歡看武俠小說。讀其文,如逢故人。

  當然,我屬於膚淺的雜學讀者,梁羽生必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博學家 (polymath),多有專精,幹啥啥行。以「武俠小說作家」名之,是小覷了他多面的才華。

  梁生最鍾意楹聯和棋類。楹聯,他有家學傳承,成年後於「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恐怕還在武俠小說之上。」有專欄、專著傳世。楹聯講究平仄、對仗,屬古典詩詞旁支。梁生詩詞,妙手雅調,於其武俠小說中可見一斑。梁生亦稱「余平生嗜好,唯象圍二棋。」一九四七年勇奪嶺南大學象棋比賽冠軍;任《大公報》「大公園」編輯時,兼主持象棋專欄,並為《新晚報》寫棋評、採訪重大棋賽。他與《文匯報》前主筆聶紺弩是圍棋老友,對弈入迷,每每忘卻返工。他還愛話劇,暮年移居澳洲,有閒「舊歡重拾」,飽看華人話劇。而上述廣泛愛好,欲知其詳,則必讀梁生的隨筆。

  寫隨筆是梁生的興趣之一,因博學多聞,故題材龐雜。他在《星洲日報》專欄自謙:「我是比較喜歡寫隨筆一類文字的,不拘內容,不論格式,說得好聽是談古論今,其實則是東拉西扯。」翻閱他的隨筆集,可略窺刀光劍影之外一個不同的梁羽生。

  不少作家的小說和隨筆迥然不同。比如谷崎潤一郎,小說喜歡細寫變態心理,隨筆則談文論藝,充滿古典神韻。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若讀日語原版,文字或嫌工整呆板,也許適合給日語專業的大學生作教科書;為報刊寫的短文則賣萌幽默,像夏天的檸檬水一般清爽。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展現了他的想像力,隨筆則更像生活中的他,觸目皆趣,考據鑽研,融會貫通。

  作者經由立意、見解、詞語選擇、句式構成、語調語氣、思維方式等展露的個性(通常是不經意間),通常稱為writer's voice。在網絡時代,寫作彷彿變得無比容易。腹笥不豐的,自有搜索引擎遮醜,複製黏貼,萬事大吉。近年更有AI軟體,你投以木桃,輸入幾個關鍵字,它會報以「瓊瑤」,頃刻間擲出一篇文章,讓語文老師哭倒在講台。不過,可知這些「文章」最缺什麼?個性和特點。如果都是差不多的見識,溫吞水的情感,程式化的思維,貧血的詞彙,分不出是不同的人所寫,千人一面,百人同聲,就彷彿沒有靈魂的服裝店假人模特,呆若木雞。有特色的文章則如曹雪芹筆下的賈探春,「俊眼修眉,顧盼神飛」雖也是靜態,卻「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梁羽生等名家的隨筆,好看就好看在「顧盼神飛」,有強烈的個人色彩。這種色彩是裝不出來的,而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也與作者長期積累的學問和文字功底有關。周作人喜抄書,自嘲「文抄公」,但所抄之書皆仔細讀過,並一一註明出處。這種經自己學習、思考後的資訊最易連點成面,成為知識體系,而臨時抄來的東西只是鬆散的麵包屑而已。所以知堂隨筆總有個人見解一以貫之,時有精煉感悟,化為點睛之筆。李敖也曾開玩笑說,自己不但有「童子功」(幼時讀書的功夫),還有「老子功」(成年後求學不輟,逐日累積),所以政敵永遠辯不過他。

  長期積累,來自強烈興趣。因為好奇有趣,無需外力督促就會求知若渴,不斷廣拓深挖,繼而觸類旁通。如梁羽生,由楹聯、古詩詞、棋藝到廣義的歷史和文化,正史、四裔史、武器史、經濟史、股票、話劇、民俗、心理分析、外國文學,滿樹繁花,應接不暇,武俠小說只是結出的碩果之一而已。

  梁羽生的隨筆,有學,有才,有情。如《六國大封相縱橫談》,先寥寥幾語帶過昔日粵劇演出的開台戲,轉而論戰國時的「士」與「養士」趣聞,寫回蘇秦六國拜相,捎帶香港俚語,以秦以後「士」的結局收尾。正論與八卦紛呈,古今交替,搖曳生姿。憶《大公報》同人之文,當首推悼念前翻譯主任蔡錦榮的《榮辱關懷見性情》,借思「老蔡」以抒己懷,推想「老大公人」的情操。《京華猶剩未殘棋》不到五百字,僅稍述與聶紺弩交往情形,引用自己為聶所作輓聯,又引聶詩「野草淺根花不繁,朝遭踐踏暮芟刪」,略加箋註而已。魯迅曾說,向秀哀悼嵇康的《思舊賦》「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讀者知人,自能從留白中看出千言萬語。

  讀梁羽生隨筆,難免會想到AI時代文藝創作(文字、音樂、視頻、繪畫等等)的前途。有人或許會為AI自動生成作品的功能歡呼雀躍。而當技術普及,人人或多或少都開始用AI輔助創作之時,又是何種作品會一枝獨秀,呈現獨特的美,有別具一格的感染力?

  仍然是獨出心裁的原創:巧思,妙筆,神剪輯,汗水凝合靈感的天籟之音。原創當然不是坐地起樓,一拍腦袋就拍出新作。如果從未下功夫,沒有長年大量的學習和思考,就只會從一個模式裏倒出成千上萬長得差不多的東西。而真正的創作者擁有系統的知識,超群的見識,從每句話每個音階每一幀鏡頭每一筆顏料都能自然而然傳達出個性,令人「見之忘俗」。即便時空相錯,縱使幽明永隔,你都能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到攫取人心的力量──就像文彩精華的梁羽生。

        梁羽生寫隨筆,其中一本作品與武俠因緣有關,以下是《筆花六照》簡介:

        《筆花六照》分為六輯,是梁先生親自編選的散文集,為武俠小說封筆後的文字。本書既記武俠因緣、師友軼事、史論典籍,又有談詩品聯、雲遊記趣、棋人棋事,彰顯武俠世界之外的梁羽生之性情與志趣。作者國學功底深厚,文史修養篤實,通過追憶與諸名士大家的往來故實,陳寅恪、饒宗頤、簡又文、金應熙、舒巷城、聶紺弩、黃苗子等文人的風骨,張季鸞、胡政之、金庸、徐鑄成、杜運燮、陳凡等報人的風雅,歷歷在目。

        在作者的筆下涌動著對生活對事業的熱愛,追求洋溢著對恩師對友伯真情與厚愛閃爍著冷靜的沉思與深刻的灼見流動著清新的筆調與俊逸的文采。

        「筆花六照」來源於《山海經》和《大唐西域記》等書中都記載有能夠「光華四照」的奇花,花能「四照」,亦能「六照」(六在數字中更具整體意念)。「筆花六照」,也即所謂「妙筆生花」。如有聶晉人稱納蘭容若的詞是「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

甲輯·武俠因緣
一、與武俠小說的不解緣
二、中國的武與俠——在悉尼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
三、中國武俠小說略談
四、只因藏拙創新招
五、達摩·禪宗·秘笈
六、魔女三現 懷滄海樓
七、凌未風·易蘭珠·牛虻
八、有才氣敢創新

1 則留言:

  1. 不少人認識金庸, 但知道有梁羽生卻很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