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用鏡頭記錄歷史

當人人都手機內置鏡,拍下美食、風景、生活瑣碎,你有真正想過用鏡頭記錄大時代嗎?

Migrant Mother, 1936 by Dorothea Lange

1932年美國三藩市,以人像拍攝維生的女攝影師Dorothea Lange,正經歷國家關鍵時刻:經濟大蕭條,失業、貧困、飢餓,人們叫苦連天,Dorothea揹起碩大照相機,到街上拍下每個苦不堪言的面孔,包括往後聞名於世的《移民母親》(Migrant Mother)。

Dorothea Lange18951965)生於美國,德國移民第二代,7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症,導致不良於行,禍不單行,父親拋妻棄子離家人而去,Dorothea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搬到紐約貧民窟過着艱苦生活;雖然行動不便仍經常蹓躂街頭,讓她逐漸喜歡觀察街上路人,培養起日後當職業攝影師之興趣。

大學畢業後,Dorothea輾轉來到三藩市,並成功開展事業辦了一間人像攝影室,與畫家Maynard Dixon結婚並育有兩子。1929年,華爾街爆發歷史性股災,經濟大蕭條席捲全球,無數人失業捱餓,Dorothea的小生意難以幸免受影響,她把心一橫,捧起攝影機走出工作室,拍下社會真實一面,從此開創「紀實攝影」風格。

《移民母親》

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NGA)正舉行Dorothea Lange作品展「Seeing People」,重新審視她鏡頭下的歷史片段:1933年,Dorothea第一張作品White Angel Breadline廣泛流傳,她獲政府當局支持,聘用其繼續拍攝大蕭條下的社會;《移民母親》攝於1936年,Dorothea於加州拍下一名正照顧孩子的貧困母親,當時並不知道該女性的身份;後來得知她本來居於奧克拉荷馬州,大蕭條期間丈夫不幸病死,她帶着幼齡子女流浪至加州,到處遷徙只求養活孩子。

倉皇失措

Dorothea的照片獲得大眾關注,捱過經濟蕭條,她與祖國接連遭遇另一世界性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

珍珠港遭日軍偷襲,美國正式參戰,Dorothea再度獲政府委任,拍攝「戰時再安置管理局」(War Relocation Authority)的工作:強制遷徙、安置所有居美日本人;當局以為找有名攝影師能粉飾宣傳政策,Dorothea卻從未打算替政府塗脂抹粉,鏡頭下盡是倉皇失措的面孔,重要作品Children of the Weill public school shown in a flag pledge ceremony,日裔兒童被強制安排到此校就讀,當中面露惶恐的女孩,之後和父母遭到監禁。Dorothea之後一直貢獻攝影界,創辦知名攝影雜誌Aperture,直至1965年逝世,終年70歲。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