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易經變化循三個法則:理、象、數

 上文《依附性的推論與科學之偽》提出易經如何「八卦」:

南老師說:「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停地在變,只要發生了變,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數。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一定會變。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舉一反三」道理:「為什麼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

我們再看一些具體的例子。《素問》〈生氣通天論〉:「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那正是舉《易經》之「一」,反「醫道」之「三」。

特別這個題目可以說身體,可以說時代,可以說世界 ...

很好!特別這個題目可以說身體,可以說時代,可以說世界 ...現在再用物理學解釋。

圓周運動

圓周運動被描述為物體沿圓形路徑旋轉時的運動。圓周運動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是非均勻的。在勻速圓周運動過程中,旋轉角速率和速度將是恆定的,而在非勻速運動過程中,旋轉速率不斷變化。

圓周運動的一些最常見的例子包括圍繞地球旋轉的人造衛星、旋轉的吊扇、移動的車輪、風車中的葉片和燃氣輪機中的齒輪。(舉一反三)

上述除圓周運動的理,也包括象:

 


也包括數:

Fcer = mv^2 /r

Fcer是指向圓形路徑中心的向心力,其中 m 是粒子的質量,是速率,是圓圈的半徑:

如圖所示

 


當向心力符合物數的條件,就產生陽氣,令物體在軌道上旋轉,否則離開其軌跡,失其所矣!向心力的例子包括重力、弦的張力和摩擦力。(舉一反三)

人造衛星是另一例子。


快遞小哥同樣利用相同原理,運行軌道之中。

至於上文論及偽科學,一般只對鑽牛角尖的科學而言,廣泛性不大。最具討論的是量子力學理論,其中包括「量子糾纏」的預想。「量子糾纏」是指當粒子之間發生相互影響,無論粒子之間有多遠,在不同時空出現相互影響的「糾纏」也可以同步發生。按照這個預想,當粒子出現「量子糾纏」效應,便可超越時間與空間。 

這種超越時空的奇想打破量子力學與宇宙定理。打破定理又如何,對量子力學有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費曼)曾言:「I think I can safely say that no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mechanics (我想,沒有人明白量子力學)。」 

量子糾纏的出現,似乎佐證出現在漫畫的瞬間轉移與隨意門不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設想。多年前有物理學家已證實「量子糾纏」確實發生,中國物理研究近年積極埋首研究比光速更快的量子通訊。

 愛因斯坦發現了但不相信 

愛因斯坦發現微細粒子的軌迹不能預測,1935年他與另兩名科學家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及羅森(Nathan Rosen)發表論文,提出量子力學的不足,指出粒子有不確定性,粒子之間可以互動,互相分離的粒子有糾纏的關係,當兩個或以上的粒子進行交互作用,整個系統進入量子態,成為一個整體。當兩個粒子透過量子糾纏,會分別帶到不同的地方,可以超越遠距離。 

愛因斯坦認為,量子糾纏可令一個亞原粒子(比原子還要小的粒子)瞬間到另一空間,但他認為這違反了宇宙上所有邏輯。因此他只承認這是「幽靈般的遠程效應」,但他並不相信。愛因斯坦引入量子力學的不確定,開啟了後世物理學家的大腦,上世紀六十年代有科學家證明「幽靈般的遠程效應」的存在。 

神秘莫測不代表是「偽科學」 

量子糾纏由不可能變成神秘的科學,物理學家多年來的精心研究,慢慢揭開神秘面紗。要做到像隨意門那樣超越時空可能還未能實現,但焦急的科學家希望先將量子糾纏的原理運用在通訊。現時全球物理學家埋首研究量子通訊,認為這是牢不可破的加密通訊方式,中國是研究量子先進的國家之一。

 2015年,科學期刊《Nature》封面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用了十八年研發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的成果,該研究套用量子糾纏的原理將量子傳送到遙遠的地方。研究者之一物理學家陸朝陽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未來一定會出現競賽。」 

2016年8月,中國第一顆量子衞星「墨子」成功發射,其他國家有意效法,意味量子糾纏的研究進入另一階段。正如很多物理學家預言,當將來全球走向量子互聯網,量子將包圍我們。 

量子力學一開始像巫術般不可信,但是,世界上許多事情就是這樣:表面證據確鑿的,後來被證實為弄虛作假;表面不可思議的,後來反而被證實為千真萬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