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活在三個維度裏

  人生在世,活在三個維度裏,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是長、闊和高的三維觀念;但從倫理角度來看,即家庭、公司、社會,隨之產生家人、同事、朋友三種密切關係。同事不及朋友,但在一起的時間通常比朋友長;朋友不及家人親密,有時親密程度卻賽過家人,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有幾個家人,身不由己,父母雙親,命中注定;配偶只能有一個,法律使然;子女和兄弟姐妹的數量,則受生育政策限制;至於同事,則取決於公司編制。唯朋友的數量不受限制,由人自主,是感性的產物。所受外部影響,多緣於傳統文化。自古民間有「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的說法,提倡交友多多益善。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畫了一幅梅花,題詩寫道「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常被借喻交友寧精勿濫。

  然而,交友的數量也並非沒有上限。英國社會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了著名的「鄧巴數字」─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一百四十八人,而且指的是一年至少聯繫一次的人。那麼,能定義為朋友的,恐怕就更少了。所以,朋友遍天下,只是人的一種意願。有人好交際,用情浮泛,如同一個人不斷買書,買了一屋子,卻難得精讀幾本,有的看品相,有的看名氣,有的也只是翻翻而已,就以為讀書破萬卷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歷,平時花團錦簇,真到了難處,發現身邊沒幾個朋友。

  況且,朋友關係不像親人在一個戶口本上,也不像同事在一個花名冊裏,隨着三觀、性格、經歷、生活環境的變化,朋友也不斷變化中,有的從不相識,卻一見如故,有的幾十年交情,說散就散了。有時,最深的傷害往往來自朋友,尤其那種隱性傷害,更痛人心骨。馬丁.路德.金說:「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攻擊,而是朋友的沉默。」此話道出了朋友關係的深邃、微妙,甚至不可理喻。

  當朋友成為同事,就發生了「化學」變化。水滸一眾人,聚義前分散於江湖,互相仰慕幫襯,可謂俠肝義膽,為朋友兩脇插刀,聚義後,實際已質變為同事關係,除了大政方針(招安)的分歧,架空領導、培植親信、劃分等級、拉幫結派,等等,具備了明顯的公司性質。

  朋友可能遠在天邊,但同事一定近在眼前。我們得益於同事的機會其實很多。若相處融洽,在一起舒服,說同事是離我們最近的朋友,並不為過。試想,每天去公司打卡,一走進那院那樓,感覺走進了花木繁華的公園,空氣清新爽肺,樹林、溪流、青草養眼,鳥語沁心,迎面都是花朵樣的笑臉,這樣的人際環境,夫復何求?這種環境,要靠自己努力營造,也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寬容、謙讓、隱忍、吃虧,等等,必不可少。倘若將自己玩成了刺蝟,走進公司就如走入霧霾天,且腳下泥濘,荊棘叢生,四周敵意的目光如同搭在弦上的暗箭,那就不但不舒服,可能還會有風險。

  最安全的地方是家庭,最不需設防的是親人。每天,我們從家裏出發,又返回家裏,周而復始。年輕時因為事業、友情,可能顧家不多,到老了肯定要回歸家庭,天倫之樂由此而生。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感慨──這一輩子,好像留給家庭、留給親人的時間,太少了。

        最後從命理學角度來看,紫微斗數中也可以看到命主的家庭、公司和社會的特質。藉著命盤可以看到、周遭人事物與自身之間的關係,進而訝異於命運的奇妙,甚至一頭栽進人的一生,數十年不斷的變化,從而盡量趨吉避凶。

        紫微斗數命盤內十二宮將一個人的各種人際關係、能力、價值觀等等分割成十二個部分,並給予位置與解釋,當中從命宮開始,分別有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交友宮、田宅宮、父母宮,這六個宮位為每人皆有,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上述的三個維度,以作出明智取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