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詩意新秋

 


《閒適》  宋代 陸遊

飲酒不至狂,對客不至疲,

讀書以自娛,不強所不知。

一窗袖手坐,往往晝漏移,

初非能養生,簡事頗似之。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在諸多寫初秋的詩詞中,《閒適是我最喜歡的五言詩。放翁說一年四季他都挺喜歡,而最得意的還是孟秋時節。秋高氣爽,柴門傍着野水,最適宜與閒來無事的鄰里老叟相聚,品茶聊天。時值初秋卻不言「初」,而用「新」字取而代之,甚妙!一個新字,既指新秋,又是秋始,一語雙關,生動貼切。

《初秋》  唐代  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如果說放翁的《閒適》表達的是一種閒情逸致的小恣意抑或小浪漫,那孟浩然這首《初秋》便是實篤篤的寫實了。夜漸長,清風涼,炎暑退,小草頂露光,這些正是初秋時節自然現象的真實寫照。

《早秋曲江感懷》   唐代 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而白居易這首《早秋曲江感懷》感的則是「暑去秋乍來」之懷。那「暑」到底什麼時候才去呢?立秋之後的處暑既是。古語中,處暑的處字,乃止也,故處暑亦有「出」暑之意。實際上,也只有到了處暑才算是秋天真的來了。民間素有:「立秋不是秋,秋在處暑後」的說法,「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氣象上的秋天得等到處暑。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處暑一到,不但暑熱戛然而止,空氣不再灼人,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越發顯得疏散而自如,所謂「天高雲淡」說的就是這個時節。所以民間還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實也是「出遊迎秋」之意。李賀這一首題為《馬詩》的五言絕句,寫得就很大氣磅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彼時豪情萬丈的李賀是想何時能夠騎上我的鐵甲快馬,在清秋時節任意馳騁。而時下的我們則可以移步室外,緩緩足行於自然中,不緊不慢地靜賞清秋之美了。

  初秋的夜也很美,一輪金黃色的月亮彷彿剛從一湖清澈的水裏沐浴出來一樣,溫潤而明亮。偶爾,會有一溜淡淡的烏雲在月亮上渲染,整個夜空也就有了山水的意境。而這樣的意境下最適於靜坐沉思,無論是思人還是懷物,更有秋蟲在一旁默默地為你淺吟低唱。

  立秋到處暑也是由夏到秋的過渡,其間炎熱漸退,秋涼緩緩而來;樹葉漸黃,但綠色尚是主角;濃雲漸淡,藍天卻越發的藍。而無論是炎熱的漸退,還是樹葉的漸黃,抑或濃雲的漸淡,這些「漸」不正是季節裏最美的意境嗎!新秋,雖也屬秋季,但萬物尚未凋零,所以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盎然。雖有涼風,但正午依然還要熱一小會兒,那是秋對夏的不捨與纏綿。

《七夕處暑》  清代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說到纏綿,清帝胤禛(雍正)這首詩寫得就頗為繾綣。這樣的纏綿,若是天公作美再順勢來一場雨就更好了。這個時節的雨往往下得時間極短,可謂來去匆匆,但卻肩負着驅暑迎秋的雙重重任,「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一場急雨過後,殘暑盡消,隨之而來的就是清爽宜人的朗朗秋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