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沒有看過2009年的美劇Lie
to Me(《千謊百計》)?無綫的《讀心神探》被指「參考」此劇。劇中男主角原型是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
1934–)。他聲稱:憑觀察人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可以知道對方是否說謊。艾克曼曾指出,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說跟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沒性行為,肯定是謊言。
有些人類學家在二十世紀初已反對達爾文的面部表情普世論,如長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做研究的Margaret
Mead。她認為面部表情是學回來的,受文化影響,卻未能確證。2016年,美國波士頓學院的James
A. Russell及其團隊,往巴布亞新畿內亞的特羅布里恩群島(Trobriand
Islands)做田野調查。島民沒自來水和電、從未與外界接觸。團隊用同樣方法做測試,發現所有西班牙人認為快樂的表情,只有58%島民認出是快樂。一張上氣不接下氣的臉孔,西班牙人認為害怕或願意服從,島民覺得是憤怒或有意攻擊;西班牙人卻指滿面怒容才是有意攻擊的表情。
金磚擴員,反映「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國家正發出愈來愈強烈聲音。過去2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全球佔比由40年前的24%增至今天的逾40%。「全球南方」國家經濟增速普遍高於西方國家,這標誌着世界經濟重心正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也是所謂「東升西降」理論的重要依據。
早在四十年代初,美國聯邦調查局便從當地共產黨內部文檔中看到錢學森疑與來自中國領導層的特派密使有所接觸,並懷疑他為中共間諜。錢學森在美國期間,與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的弟弟、曾為共產黨員的法蘭克.奧本海默(Frank
Oppenheimer)有短暫接觸與交集。錢日後也表示,奧本海默是他極為敬佩的科學前輩之一。1950年韓戰爆發,正值盛夏之際,司法部吊銷了錢學森的機密工作許可,並將其拘禁十五天,期間錢受到了聯邦調查局的嚴厲問話。早生去意的錢在經歷這一連串事件後,公開表示打算回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部長金貝爾(Dan
Able Kimball)還打趣跟他表示,「我不覺得你是一個共產黨員啊!」
錢學森則坦然回答,「我是中國人。我不想我發明出來的武器,被用作屠殺我的同胞的工具。就是那麼簡單。」("I'm
Chinese. I don't want to build weapons to kill my countrymen. It's
that
simple.")氣急敗壞的美國體制,反覆地刁難準備回國的錢學森,並於1951年4月宣布其不能離開加州。不服此一決定的錢學森,一來得到了加州理工學院正直同僚的鼎力支持,二來也難以嚥下這口「莫須有」指控的氣,嘗試以法律渠道爭取自由。此一戰未必如奧本海默政敵斯杜拉斯(Lewis
Strauss)1959在參議院就着其任命的聽證那般為人所知,但關乎的不止是錢學森能否重新在機密機關中工作,更是在美的華人科學家,以至所有傑出華人,在刀光劍影的「抓間諜」思潮下,能否及應否在美國待下去這個問題。
1954年,中美兩國開始摸索破冰,嘗試破除韓戰以後出現的僵持,並就戰俘與平民返國的議題嘗試取得共識。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批准了錢學森回國的申請。加州理工學院杜布魯奇(Lee
Alvin DuBridge)語重心長地預測,錢回國不是為了「種蘋果」("wasn't
going back to China to grow
apples")。1955年末,錢學森回到祖國。當時的中國,正在經歷肅反運動下的另類杯弓蛇影。幸好錢獲得了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領導人的賞識與支持,並在1956年創建及牽頭主管中國科學院的力學研究所,並參與了國防部第五局(及後併入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也為錢所主持)及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的組建。1960年,東風短程彈道導彈成功發射。1964年,中國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1967年,中國試爆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中國首次發射人造衛星。「兩彈一星」工程中,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首的科學家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約莫十年後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反「反動派」的思潮席捲全國——錢卻被包括在《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之中,因而幸免於難。晚年錢老依然為着中國創新科技發展焦急費神,並於2005年向當時訪問他的總理溫家寶提出「錢學森之問」,指出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十四年後,中國爬過美國,成為了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第一的國家。2005年的十七年後,中國發表的所有科研論文數量(numb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與「高影響因子」(high-citation
impact papers)研究論文數量,皆超越了美國。
二戰結束後美國浮現的麥卡錫主義,起源可追溯至1910與二十年代的「第一次紅色恐慌」(The
First Red
Scare),也即是當時美國舉國體制對世上出現一個與其意識形態如斯對立,並具備分庭抗禮一戰之力的蘇聯的原始反應。同時,總統杜魯門在從任上逝世的羅斯福手上接過白宮之時,正嘗試透過鮮明而強硬的外交手腕去論證自己為羅斯福的「合適繼承人」,因而選擇以強硬反共產主義的主義(Truman
Doctrine)為對內對外政策。再加上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正需要一套完整論述去尋找贊助以支撐自身龐大的生產與經營支出(也包括奧本海默引導的曼哈頓計劃裏面的不少菁英,尤以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氫氣彈之父」——為甚)。這種種結構性條件促進了野心勃勃的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成功崛起。韓戰期間,數百名疑似共產黨員(當中有不少亞裔華裔人)被美國當局監禁,而超過一萬多人因「懷疑與共產黨有聯繫」而喪失了工作。直至麥卡錫向美國軍隊開火,在一系列高調的聽證會(Army-McCarthy
Hearings)上醜態盡出,那一股狂熱的浪潮方暫時平息。
早前一份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刊登的調查發現,在1304受訪的現職在美華裔研究人員當中,三成半認為自身在美國「不受歡迎」,七成二認為作為一名學術工作者,自己在美國並不安全。有六成半人對與中國合作感到抗拒,而有超過八成半人認為現在相對於五年前,2023年的美國更難以招攬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