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微表情 探虛實

猩猩能被看出感受到情緒嗎?

各位有沒有看過2009年的美劇Lie to Me(《千謊百計》)?無綫的《讀心神探》被指「參考」此劇。劇中男主角原型是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1934–)。他聲稱:憑觀察人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可以知道對方是否說謊。艾克曼曾指出,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說跟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沒性行為,肯定是謊言。

以下是《千謊百計》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

無須測謊儀,無須確鑿證據,甚至無須聲音,多數情況下只憑細微的表情變化便可判斷的一個人說謊與否,這便是卡爾•萊特曼博士(Tim Roth)的高超本領。

萊特曼博士供職於一家私人機構,該機構專事微表情的研究,對謊言的判定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當FBI、警察或者民間機構遇到懸而未決的問題之時,便是萊特曼博士及其團隊大展身手的好時候。他們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謹慎的作風戳穿一個又一個謊言,將事實真相還原。在他們面前,任何說謊者都無處遁形。

達爾文在《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中表示,人類面部表情所表現情緒乃普世的,即是說,所有種族憤怒或恐懼時,面部表情皆一樣。艾克曼贊成這個說法。他在1970年代在歐洲和北美做了許多調查,證實達爾文的主張。調查員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向從未與外界接觸的Fore族出示各種面部表情照片,族人認出的情緒,跟歐美人士相同。

有些人類學家在二十世紀初已反對達爾文的面部表情普世論,如長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做研究的Margaret Mead。她認為面部表情是學回來的,受文化影響,卻未能確證。2016年,美國波士頓學院的James A. Russell及其團隊,往巴布亞新畿內亞的特羅布里恩群島(Trobriand Islands)做田野調查。島民沒自來水和電、從未與外界接觸。團隊用同樣方法做測試,發現所有西班牙人認為快樂的表情,只有58%島民認出是快樂。一張上氣不接下氣的臉孔,西班牙人認為害怕或願意服從,島民覺得是憤怒或有意攻擊;西班牙人卻指滿面怒容才是有意攻擊的表情。

這發現頂多證明,面部表情普世論並非百分百準確。任何理論均可以有例外,一個孤證不足以推翻普世論。縱使Margaret Mead對,面部表情受文化影響,其影響都有限。島民不會認為滿面笑容表示憂愁,愁容滿面等於快樂。在全球化的現今,各地文化趨向同質化,現代人的面部表情只會愈來愈相似,而不會愈來愈不同。但微表情能否比測謊機更準確地測出謊言?仍有待驗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