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似是故人來

  陰天,重聽梅艷芳的《似是故人來》,天色與樂韻可謂絕配。在「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的歌聲中,思緒彷彿又重回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那個年代,是港樂港片港劇港星風靡華人世界乃至席捲全球的大時代,以萬千璀璨星光,裝點了無數少男少女或熱烈如火或溫柔似水的青春夢境,而我正是其中一員。

  曾經,譚詠麟穿燕尾服登台,張國榮踩高跟鞋上場,陳百強着珠光衫起舞,梅艷芳晒比堅尼謝幕,巨星恣意張揚,揮灑自如。及至張學友以精湛唱功、劉德華以專業精神、黎明以俊朗外形、郭富城以動感舞步,作為後起之秀各領風騷,譚詠麟的樂天達觀、張國榮的不羈風情、陳百強的浪漫唯美、梅艷芳的妖嬈百變,卻依然耀目,星光迄今不滅。

  時光流逝,陳百強早已離世三十載,張國榮和梅艷芳亦已辭世二十載。斯人已逝,然則星魂猶存。午夜夢迴,總有熟悉的旋律不期然響起:那是走過高山低谷的《風繼續吹》《風再起時》,那是嘗遍情深緣淺的《偏偏喜歡你》《今宵多珍重》,那是見盡繁華蒼涼的《夕陽之歌》《似水流年》……

  在陳百強逝世三十周年,張國榮和梅艷芳逝世二十周年的特別年份,邂逅資深多媒體創作人司徒衛鏞新書《似是故人來》。作者因參與電影、電視、音樂、廣告,以至設計、創作、出版、時裝等流行文化不同領域的幕後工作,結識了許多成就斐然的香港流行文化代表人物,其中既有閃耀台前的多棲巨星,也有運籌幕後的鬼才推手。新書以十七位已故香港流行文化代表人物為主軸,從演員、歌者、導演、填詞人、廣告人,到作家、畫家、音樂家、娛樂鉅子等,憶舊日往事,記往昔光景,致敬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

  新書第一章,司徒衛鏞先寫梅艷芳「夕陽下一顆恨嫁的心」,再寫張國榮「風仍繼續吹」,繼寫陳百強「既生瑜也生亮」。在司徒衛鏞眼中,陳百強和張國榮是一時瑜亮,將氣質與品味帶到另一境界,一種陰柔溫文爾雅的特質,都可以散發出不同的味道。而梅艷芳的表演則是屬於舞台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用心演出,她在臨別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也是她人生的最後一曲,將畢生的努力奮鬥及情感投入其中,演繹最真實的故事,感動場內場外每位聽眾……作為識於微時的朋友,在司徒衛鏞筆下,三人在頂着巨星的光環之外,更有着甚於常人的寂寞與寥落,令人痛惜。

  司徒衛鏞認為,上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間,香港這彈丸之地造就了極不平凡的大時代,成為香港最多彩多姿、最光芒的年代。作為大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司徒衛鏞常有個心願,便是要重拾他的記憶,擦亮一塊塊的回憶碎片,將往事在流失前實錄下來,免卻人云亦云或道聽途說,以致最終被誤導或曲解。於是,除了寫陳百強、張國榮、梅艷芳,他又寫獅子山下的羅文,寫滄海一聲笑的黃霑,寫不共紅塵結怨的林燕妮,寫孤獨的洋葱頭林振強,寫影城最難演的角色方逸華,寫閒來輕笑兩三聲的楚原,寫再世黃藥師曾江,寫歡樂今宵再會的顧嘉煇,寫冷面熱心笑匠吳耀漢,寫群妹拱照的簡而清,寫難忘那碗叉燒飯的倪匡,寫人生一杯苦酒的蔡浩泉,寫耐人尋味老夫子王澤,寫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朱家鼎。從「春風相遇不知年」,「紅塵不迷亦不離」,到「歡聲淚影煙雨橫」,「匆匆枯筆夢生花」,彼時情景如電影回放,歷歷在目。

  陰天,讀書,憶人,似是故人來。然則回憶並非全部,正如司徒衛鏞在自序中所說:「戰後香港的流行文化是怎樣開始,是如何發揚光大?這些出色的人物,都擔當其中重要的角色,曾留下了光輝的足印。我希望本書不單是緬懷和眷戀,還帶來深層的思考和啟發,這條路,究竟應該怎樣再走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