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習拜會」的政治意義

拜登與習近平在三藩市的會面,政治意義大於實際內容。會談代表溝通,但沒有真正談判,因而兩國主要爭議的問題都不在公開討論之列。有提及台灣,還是各自表述。拜登支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內容性質已變,便是中美矛盾今後重點。會後美國國防部長說會繼續給台灣供應武器,正是給拜登的「一個中國」立場作出權威的詮釋。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共識,只是還未到破裂衝突之時,各自表述掩蓋分歧,卻無妥協。

「習拜會」僅餘雙方暫緩衝突的政治意義,氣候問題、毒品問題應歸技術官僚處理,哪用國家元首在國際場所拉雜來進行磋商?中美矛盾在習拜會後不會消除,但可能暫時不會進一步激化,兩國都可以在劍拔弩張的緊張形勢中抽身而出,應對各自內外的危機或挑戰。政治意義是暫時休戰,底下還可有各種動作,不是兩國和好,友好合作。

這樣的暫時休戰,至少可維持至明年美國總統選舉之時,總統之位換人,政策自變。拜登連任成功的話,對中國可能又是另一副嘴臉。在會談營造友好氣氛之際,拜登還可再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其仇華仇共之心暴露。與華休戰,不過是為勢所逼,不是他和他代表的勢力所心甘情願。也因此,若美國現時面對的內外危機與挑戰,在近期有所緩減的話,對華政策亦可能會變。拜登政府並沒有詳細謀定的對華戰略,總的方向在美國是抑制打擊中國的發展,但具體的手段與策略,美國各黨各派都有差別。在對付中國的大前提下,可急可緩,可經濟、金融,也可全方位的攻擊。拜登政府與民主黨還在摸索對華之策,共和黨亦然,美國政府具體的對華政策便容易有變,美國部分利益集團亦爭取推行對它們有利可圖的政策。

即如今次習拜會,美國主動,當然是拜登政府取捨之下的決定,目的不是兩國和好,也不是為了兩國聯手穩定世局,而是純粹美國的利益,為勢所逼,不能不如此。利益是絕對的,美國的問題只是其利益之間的博弈,但國內外形勢也還有拜登政府與主要既得利益者所不能操縱控制,因而有為勢所逼之困。

習近平在今次APEC峰會多個場合,提出了聚焦經濟發展的多項「中國主張」,比較偏重經濟的考慮。他在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提到,「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求同存異是亞太合作的好做法」;在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講話提出的「四項堅持」,即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普惠共享。他還向國際重申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多項承諾,強調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所以,「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習近平特別指出,中國的發展「根本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不是要取代誰」,又提到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不會變,一視同仁為外商投資提供優質服務的政策不會變」。

近年,在APEC範圍內,出現了各種地區性的經貿框架,除「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還有「全面進步跨太平洋伙伴協定」(CPTPP)以及「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後兩個新組織成員今次在三藩市亦各有活動。這些「小圈子」既可與APEC組織互補,亦具有排他性政治元素,對APEC有關2040年建成亞太共同體的布城(Putrajaya)願景,構成一定衝擊。今次《金門宣言》(Golden Gate Declaration)重申「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議程」,可謂為這一願景注入強心劑。

隨着地緣政治巨變,近年在G20APEC這類經貿平台峰會上,有關政治議題往往造成干擾,甚至分裂。今次同樣,各國領袖或代表在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等政治議題的立場分歧,有代表認為「APEC不應是用來討論地緣政治議題的論壇」,反對相關議題列入《金門宣言》,最終只在改革世貿組織(WTO)議題上達成共識。

有分析認為,今次APEC峰會被「習拜會」蓋過風頭,或者言過其實,但「習拜會」緩和了世界兩大經濟體緊張對峙的關係,的確令APEC成員鬆了一口氣,也令區內政治緊張有所降溫。

習近平在峰會上,分別與墨西哥、秘魯、斐濟、文萊的領導人會晤,其中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會晤最受關注。今次是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後的中日首次首腦會晤,岸田將中方解除日本水產品入口禁令當作主要訴求,中方則要求日方從根本上端正對華態度,再次確認2008年寫入中日聯合聲明中的「戰略互惠關係」,在歷史、台灣等問題上「信守承諾」,即築牢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

「戰略互惠關係」是2006年安倍晉三首次就任首相時,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一同確立的。胡錦濤2008年訪日時,與日相福田康夫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主旨就是,兩國「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

近年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日本在政經方面採取的多項措施,卻悖離了這一共識,如日本政府去年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中國軍事動向定義為「最大戰略挑戰」;在半導體產業鏈方面,東京參與美國主導的對華封鎖打壓。所以習近平對岸田強調要將政治共識「體現到具體政策和實際行動中」,又指中日經濟利益和產業鏈深度交融,搞「小院高牆」、「脫鈎斷鏈」對誰都沒有好處。

整體來看,中國只是順水推舟,借機建設中國的發展和開拓西方以外的全球化空間,對美國虛與委蛇,原則立場不因此而改變,這是以不變應萬變,以堅持原則來對抗欺騙性的Détente(關係和緩或和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