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以巴戰事升級突顯美國全球戰略失調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為期4天的休戰協議1124日起生效,其間大批救援物資和燃料開始運進加沙。協議焦點落在雙方換囚,休戰協議生效後數小時,斡旋以哈放人的卡塔爾在社交平台X帖文中證實,紅十字會在加沙接收了24名獲哈馬斯釋放的平民人質,包括13名以色列人,10名泰國人和1名菲律賓公民,以方亦已根據協議釋放39名巴勒斯坦婦孺囚犯。美國雖有意延長休戰期以讓多於50名人質獲釋,然而以、哈雙方皆揚言限期結束後將重啟戰幔。

以色列電視台報道,加沙13名以色列人質獲釋後,經加沙接壤埃及的邊境口岸送到埃及,交予以色列和紅十字會人員。以軍其後表示13人已返回以色列,將送院並與家人團聚。法新社報道以方派出創傷應對專家和醫護以及軍人保障獲釋人質安全,並帶同兒童人質喜歡的食物安撫他們。以方同時釋放39名巴人婦孺囚犯。巴勒斯坦囚犯專員昨向路透社表示,39人中有24名婦女和15名青少年男性,全部來自西岸地區。雖然如此,4天休戰後又如何?

11月上旬,加沙衛生部表示,自以巴107日爆發戰爭以來,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已超過9000人,當中包括3700多名兒童,有超過3.2萬人受傷。與此同時,巴勒斯坦傳媒報道,以色列連續第三日轟炸加沙最大的難民營,造成至少29人死亡,幾十人受傷。

隨着以軍已進入加沙進行地面軍事行動,以色列想消滅哈馬斯的目標明顯不過。但也顯露了以色列的第二個目標:把巴勒斯坦人驅離加沙地帶。例如有以色列政客和國防官員呼籲以軍要把加沙夷為平地,把巴勒斯坦人從加沙南部接壤埃及的「拉法邊境」(Rafah Border Crossing)驅離到西奈半島。

驅逐巴人出加沙

有中東安全分析便指以色列其實是想利用今次危機和埃及政府的協助,把加沙地帶內的220萬巴勒斯坦人全部驅到開羅和埃及境內。以色列也想在以色列與西奈半島之間建設一緩衝區,才可永久防止巴勒斯坦人重返加沙。其實以色列這謀劃並非新鮮。19676月爆發「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軍方在加沙境內的難民營發動軍事行動打擊巴勒斯坦抗爭運動。當時期,估計已有1.6萬巴勒斯坦人的家園被以色列破壞而被迫遷移到以色列佔領控制的地區內。另有1.2萬名巴勒斯坦民族戰士的親屬被迫遷到沙漠中的新營地。

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撤離之前,有以色列國家安全官員向埃及提出,以接收加沙巴勒斯坦人口來換取以色列南部土地的建議,遭埃及拒絕。

10月爆發的以巴衝突中,美國政府看來已動員政治和財政資源去支持以色列把巴人遷走的計劃。例如在1011日,國務卿布林肯確認美國正與埃及和以色列合作,在西奈半島建設「人道走廊」讓巴勒斯坦平民撤離加沙。1020日,白宮向國會正式要求撥款,以回應加沙民眾要逃到鄰國的需要。有美國安全情報分析指出,拜登雖然聲稱要防止巴人被迫遷,但向國會提出撥款的要求則有縱容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種族清洗」之嫌。

隨着俄羅斯和伊朗繼續介入以巴衝突,有美國智庫資深學者坦言這場戰爭正向着血腥、昂貴、慘痛和不確定性的方向發展。美國過去20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付出了大量社會、政治和財政代價。面對着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挑戰,拜登認同美國需要撤出中東。然而,歐亞地緣政治角力有其必然性,不是你說可以全身而退便能做到。

拜登鼓勵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關係正常化,希望可連結這兩個傳統中東盟友聯合對抗伊朗,也希望防止沙特親北京。然而,北京今年成功使伊朗與沙特和好,間接削弱美國和以色列與沙特的聯盟基礎,也間接尖銳化了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對立。

去年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亦加劇了伊朗聯合俄國與美國和北約對抗的形勢。難怪1012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譴責哈馬斯時,便提出「以色列並不孤單」(Israel does not stand alone)的說法。以巴衝突延續着俄烏衝突的代理人戰爭規律,使人很難看到戰事會在短期內結束。也許兩場戰爭的爆發反映美國要同時圍堵中國、俄國和伊朗時所顯得的吃力。希望國際社會共識到要限阻烏克蘭戰爭和以巴衝突至不會外溢到歐洲和中東地區。

然而,烏克蘭和以巴衝突的前景都充滿不確定性,原因是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漸變得功能失調。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M. Gates; 2006-2011)認為,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內鬥已使美國不能向世界提出一套有效保護民主價值觀的長期性戰略。相比下,中國正行使「一帶一路」倡議這套能提升國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全面性戰略。中國現在已是超過120個國家的首要貿易夥伴,差不多所有南美洲國家都視中國為最重要貿易夥伴。全球超過140個國家已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已在世界60個國家擁有、管理或投資超過100個海港。

面對來自中俄等的挑戰,美國卻更趨依賴軍工經濟。美軍繼續發展最先進武器。美國軍費總額是之後十個國家(包括中俄)的總和。雖然拜登已改善與印太盟友的關係,但共和民主兩黨卻同時走向經貿保護主義,間接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全球化助力。面對烏克蘭戰事和以巴衝突的同時發展不確定性,美國能否兼顧第三場戰事的能力已被削弱。雖然美國軍工業規模龐大,但已積壓共值190億美元的武器仍未交付台灣,已延誤410年不等。

明年大選充滿變數

明年美國大選的競選氣氛也充滿不確定性。特朗普除了在共和黨內民調領先之外,在總統競選經費額和社交媒體被追隨數目均超越拜登和領先其他候選人。然而,特朗普的重返白宮計劃並不被所有美國人歡迎。他被喻為破壞美國民主制度的人物,使美國民主倒退。例如曾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被指策動國會山莊叛亂。在任期間,他開除很多與他政見不合的公務員,甚至把一些聯邦政府部門強行遷到偏遠城市以作報復。法院也因他的緣故而變得政治化,恐怕明年大選結果會使美國社會更分化紛亂。這些發展都不利未來中美關係發展、歐亞地區穩定,以至世界經濟的復甦。

總括而言,因為烏克蘭戰事的代理人戰事元素已延伸到以巴衝突之中,美國內部政治的不確定性和全球戰略失調將可能使這些歐亞戰事長期化。如此下去,全球地緣經濟和全球管治系統的碎片化將加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