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中東形勢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4/8發生大爆炸,至少造成78人死亡、超過4千人受傷,據了解是海港區某個倉庫的爆裂物導致,黎巴嫩總理狄亞布下令緊急狀態,並表示全國舉哀一天。當地民眾因不滿黎巴嫩政府因儲放超過2000噸硝酸銨且未妥善處理釀成這次的災難,因此群起上街抗議要求政府負責。而黎巴嫩衛生部長於10/8也向《路透社》證實,黎巴嫩總理即將宣布政府總辭。其實黎巴嫩與中東的局勢並不複雜,只是西方媒體故意隱瞞扭曲報道。

中東的國界原由英、法在戰後劃分,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接替,主力扶助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也以伊拉克和伊朗作為屏障。一九七九年伊朗回教革命打亂了美國的布局,美國先以伊拉克攻擊伊朗,打不垮伊朗反而使伊拉克叛離。後來藉訛稱有化武侵略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反倒讓什葉派勢力崛起,並與伊朗合作,伊拉克新政權隨時會叛逆反抗。

二○○六年美軍方訂重劃中東國界的計劃,要把大國分裂為小國,便於分而治之。但面對伊朗、伊拉克、敍利亞計劃聯手建油氣管道往歐洲,勢必打擊沙特阿拉伯,也助長伊朗聲勢,因而美國扶助伊斯蘭國,在敍利亞掀起內戰,以滅絕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可是,伊朗和俄羅斯參戰,局勢扭轉,伊斯蘭國失敗,美國扶持的庫爾德族及其他叛軍失敗,美國在中東的布局全盤失敗,美軍被迫撤軍(包括敍利亞和伊拉克)。

本來以色列可以協助美國,但是在二○○六年被黎巴嫩的真主黨打敗,再不敢貿然出兵,只是轟炸伊朗在敍利亞、伊拉克的據點,起不了遏阻作用,沙特阿拉伯也敗於也門。

美國敗走敍利亞,

一是揚言制裁任何國家之協助敍利亞戰後重建;

二是用金融制裁和圍堵來阻止敍利亞通黎巴嫩往國際,並企圖困死黎巴嫩,用顏色革命推翻當地民選政府與打擊真主黨的力量。

本來,俄羅斯已承諾協助敍利亞重建,然而財力不足,在當地的戰爭消耗太大,重建主力只能靠中國。但中國政治上遲疑,也過於迷信企業行為,重建與援助還主要在談判與規劃中。不過,重建的計劃:

一是擴建電廠,改變當地缺電問題;

二是建交通通道,改變地區隔阻;

三是利用黎巴嫩北部港口的黎波里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港口。

在東地中海區域的重要港口,北與希臘諸港口,南與從以色列租借的海法港相連,接上蘇彝士運河而來的海運,打通從東歐進入歐洲的通道,打擊西北歐港口的樞紐,戰略意義重大。而協助黎巴嫩重建,便與敍利亞、伊拉克重建同步,更是開展中東西亞基建大發展,帶來雙贏局面,也便把美國及其西歐盟國驅逐出去,讓阿拉伯的什葉派世界有復興的機會。

這樣的戰略,美國不會不明白,但現時都策動不了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協力,獨力難以抗衡,餘下的策略便只是破壞,當前便集中破壞黎巴嫩以打擊敍利亞,阻遏伊朗與中國、俄羅斯的擴展,不惜戰爭和圍堵帶來死人無數。

美國中情局(CIA)前特工貝爾(Robert Baer)在職期間有豐富的中東執勒經驗,他看過今次黎巴嫩大爆炸的片段後表示,雖然現場倉庫內可能存在硝酸銨,但不認為這是今次大爆炸的原因。貝爾認為,現場存放了軍用彈藥和推進劑(military munitions and propellants),並質疑該倉庫實際上是武器庫,只是未能肯定是屬於甚麼人或組織。他表示:「這不像是硝酸銨這類肥料(造成的爆炸),我對此十分確定。你看著那個橙色的火球,顯然就是軍事爆炸品。」

美國有沒有參與這次行動,我們沒有確實證據;但如果真是他們精心策劃的,大國竟然淪為恐怖分子,實在令人咋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