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緬甸禪修之行

 佛說八大人覺經: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一位教中學中文的友人到緬甸禪修,已不是第一次了。今年暑假她從緬甸禪修回來,傳來《緬甸禪修之行》,得知收穫甚豐

這個假期,佛學院安排我們去緬甸禪修朝聖。今天我興致勃勃地跟著法師們去機場。我們從新加坡出發,坐了三個多小時的飛機才到緬甸。到了緬甸就直接去雪烏敏森林禪修中心,禪師很歡喜地歡迎我們並給我們一些禪修教導。

在雪烏敏森林禪修中心禪修了幾天認識了一位中國法師,這位法師帶我們去附近的一些女眾寺廟參觀。法師告訴我們,這里的小寺廟培育很多小西亞蕾(戒尼) ,從幾位到十幾位。小西亞蕾們年齡大概三歲到十幾歲都有,她們在小寺廟的生活條件挺有限。一層竹樓的小寺廟幾乎都只有一兩個房間,就是一個堂屋和一個廚房。堂屋的面積不是很大,大概二十多平方米。這個堂屋是個萬用房,她們上早晚課時,堂屋就變成殿堂,她們用餐時,堂屋就變成五觀堂,她們休息時,堂屋就變成寮房。客人來時,堂屋亦是客廳。不僅這樣,她們的臥具也很簡單,十二個人沒有一張床,只有幾個枕頭和幾個被子,就那麼簡單。我們去參觀了,悲憫心就生起來了,年紀小小的西亞蕾們,在寒風刺骨的冬天是怎麼過來的呢?想起自己睡在一個木床,有床塾,有床單, 有被子,有睡袋,有羽絨服,都會覺得冷,而她們什麼都沒有,冬天是怎麼熬過來的呢?

我們去參觀的人沒有一個不被她們艱苦的生活條件所觸動。而感人至深的是,她們雖然貧困,卻對風雨無改供養的約定從沒動搖過,從沒打過退堂鼓。不管颳風下雨,每天早上,長老西亞蕾都要捧著一鍋米飯,帶著幾位小西亞蕾去供僧。

雪烏敏森林禪修中心的出家人每天早上都出去托鉢。之前聽說過緬甸貧民,風雨無改供養,即使他們再窮也要每天供養出家人飲食。今天跟著緬甸人去供僧,跟著出家人托鉢隊伍繞一圈才知道緬甸村民對出家人是多麼地恭敬。

早上六點多、村民都已經光看腳在路邊等待,手里捧看的飯菜等著出家人走出來。出家人走過來,他們就一勺一勺地把米飯放進鉢裡。供完還要在地板上跪拜,禮拜僧團。他們有風雨不改托鉢的無聲約定。不管颳風還是下雨,出家人都要出去托鉢,而村民都要光看腳拿著雨傘捧著熱乎乎的米飯供養出家人。一路上,看到村民衣單食薄,民房蓽門蓬戶,還要每天供僧,我與剛來的一群外國人一樣,無不被貧民的供養所感動。這時才知道自己每天吃的米飯的來歷,無非是由他們供養。每天吃貧民的米飯,一方面非常讚歎他們對三寶恭敬之心;一方面內心不知什麼滋味;一方面希望自己也可以跟他們一樣,每天供僧; 一方面也想著如何回饋貧民之恩。看到有的出家人收到餅乾糖果都拿去跟貧民的孩子們結緣,連小沙彌們也把自己收到的糖果巧克力拿去給貧民的孩子們,我也忍不住去買幾包餅乾糖果布施給供僧的村民及所有路過的人。有的人不好意恩思收我給的餅乾和糖; 有的問:「不只是給小孩嗎?我們也有份?」有的老菩薩本來要回家,看到我在派發糖果, 就走過來跟我要糖;有的還問:「可以要兩個嗎? J 每個人收到糖果都露出開心的臉。看到他們眼笑眉飛,我內心也無比地歡喜。

在這裡禪修的最後一天,供完僧,我拿著一大包紫菜和糖果,跟著出家人托鉢隊伍,和緬甸人結善緣。每個人收到紫菜和糖果都很開心,有的對我笑,有的對我說,「thank you: 有的說「謝謝J : 有的說「cheizu bar(緬甸語)。看到大家眉花眼笑,跟在我後面的外國人,給我一個大拇指。一位韓國人走過來問我糖果哪里買,我給他指路邊的小攤子,他去買兩大包的糖果給我,要我幫他派發給村民。讓我感覺自己好像聖誕老人,拿著一大包禮物,派發給所有路過的人。每個人對我綻開甜美的笑容。而我更是心花怒放,這時才意識到為什麼緬甸村民有「風雨無改供養」的約定,這時才知道什麼是「施比受更有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