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亢龍有悔

《周易》:「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明年18日起,解除對新冠病毒感染採取的「乙類甲管」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方案提出取消入境後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疫症由「甲類」降為「乙類」疾病管理後,對染病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等。

「新冠肺炎」改名「新冠病毒感染」

央視新聞報道,國家衛健委在方案中表明,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全面加強對防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為防控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引。經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等因素,中國具備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甲類傳染病」(甲類甲管)是需要採取強制管理、隔離治療、衛生檢疫,控制疫情蔓延的傳染病,包括鼠疫及霍亂。

不劃高低風險區 不判定密接者

衛健委方案提到,明年18日起,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出入境方面,方案提出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做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毋須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並取消入境後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取消「五個一」(即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只能保留1條航線,且每周不得超過1班等),取消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各航機做好機上防疫,乘客搭機時須戴口罩;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撤航班管控 有序恢復出境遊

而據2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聽取國家疾控局關於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解讀,方案經12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強會上強調,要準確理解實施乙類乙管時機選擇恰當,絕非躺平或者放開。

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回顧2022年,認為是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展望明年,提出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最新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總體方案,因而應勢而生。

過去這一年極為重要,應主要在於召開了中共二十大,確立推進民族復興的中國式現代化路向。年底前的事態發展,更還增添重要意義,因為揭示了存在的矛盾、缺點和問題,觸發猛然醒悟,如果能夠正確看待和處理,可確保現代化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

內地防疫策略作出了重大調整,短時間裏,調整管控的「二十條」、「新十條」、「九不准」以及上節發佈新的防疫方案接連出台,節奏快得令人瞠目,放寬措施贏得廣泛歡迎,也有不少人忐忑不安,覺得官員和專家前言不對後語,信任度打折扣。

有解說稱抗疫努力沒有白費,不應該以近期狀況否定先兩年的成就。內地早前嚴防死守,抵禦了殺傷力強的新冠原始病毒株以及德爾塔變種,把疫症和病歿人數控制在最低水平,經濟維持運轉。相對於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的國家,中國成績突出,內地人士曾經十分自豪於本國抗疫模式。

改進訊息反饋系統

新冠病毒在傳播中不斷變異,到了Omicron,變得對人類殺傷力下降,但傳播力提升,追蹤圍堵再難奏效。內地堅守既定目標,採取大面積封控,愈來愈妨礙民生與經濟活動;時間拖長,民怨累積,終發洩出來。

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人民至上,要求把握人民願望,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眾先前對抗疫的高度共識已起變化,社會多元利益和觀點紛呈。中央領導層系統謀劃大局,回應民眾訴求。

二十大報告說到要「完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年底回顧,總結經驗,在完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方面,倘能改進訊息反饋系統,及時掌握社會脈搏,工作便可以做在事態演變的前面,更為積極主動。

中共有數百萬個基層組織,遍及街區、鄉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負有責任密切聯繫群眾,經常了解群眾的批評和意見。二十大報告申明「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基層組織正是決策系統的「神經末梢」,可及時反饋訊息;更不用說全國各級人大代表應該發揮的作用了。

掌握和應用訊息的前提,是認識正確。二十大報告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指出「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當病毒已經變到Omicron,豈能繼續執着對付原始病毒株的辦法?

還需要辯證的態度,事情並不非黑即白。內地有調侃說,「127日以前,只有新冠是病,其他都不是病;127日以後,其他病都是病,只有新冠不是病。」先前一些片面化的宣傳,使部分人陷入固定思維,對於變化調整欠準備。

提醒警惕自身不足

內地強大的組織力顯現優勢,不必因此妄自尊大、貶損別人。不久前,內地官媒還在指外國放寬抗疫管控是「躺平」,發文標題稱《「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具優越性,但仍是發展中的國家,在多方面包括醫療領域都還有值得向外國學習的地方。何況Omicron首先在國外流行,數據資料必須參考外國。

《易經》講變,比喻由「潛龍」升至「亢龍」。「亢龍有悔」,物極必反,提醒事件到達極點,必須警惕,切勿自滿,以致事件出現不可逆轉的後果,那就不好了。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