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特技背後的寶珠

古天樂的豪賭,耗時十年,投資四點五億元拍攝的《明日戰記》,終於上架,可以不用買票,一睹究竟。據說這場豪賭已可翻本,但已為古天樂暗捏一把冷汗。觀眾的支持,不見得是口碑,相信有不少是來自同情分,多得古天樂平日廣結善緣,大家都不想見他哭喪着臉。

2017年宣佈開拍,打正旗號以香港首部科幻大製作來招徠,不幸遇上疫情,最終接近五年後才正式與觀眾見面;古天樂落力宣傳,加上荷里活大片相對缺乏下,成為一部話題之作。若以特技片的心態入場確不失望,坦言要對比荷里活或南韓電影的特技質素還有一段距離,可若以香港製作的電影來看,確實驚喜十足,創出香港鮮見的視野與大場面,壓軸一戰尤其可觀。可是,廣受抨擊的劇情,即使古天樂聲言原意只想拍部「爽片」,惟其劇情倒真過度蒼白,白白浪費了一個世界觀。

《明日戰記》故事講述地球未來被神秘巨型植物襲擊,遇水即會迅速生長。科學家發現到克制之法,得要在下場暴雨前向植物施藥,惟一群部隊執行任務時遭出賣,倖存幾位戰士得與時間競賽,於暴雨來前完成任務。這是超簡單的劇情設定,簡單得電影不足十分鐘便馬上入戲,再來連番動作大場面。作為香港難得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短時間內結集科幻電影必備元素,像是怪物、災難、末日、機械人、人工智能等等,非常豐富,就連超級英雄電影也被致敬,以原創故事姿態開創個全新世界觀,以香港製作電影而言,確是鮮有接觸而又大膽的方向。

電影就此架設個背景,讓一眾角色上演連場大型動作特技。前半段特技水準仍有改善空間,似是因為技術不完善,刻意把鏡頭調快,又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下進行,確實看得頗累人,幸漸入佳境。末段場面愈玩愈大,連場大型槍戰爆破與飛車追逐絕不欺場,尤其壓軸一戰的飛車追逐與圍困大戰,確不比荷里活作品失禮;大量香港味甚濃的設計,亦會讓香港觀眾投入感大增,建構個我們從沒看過的香港景色。

可是,哪管這是再明顯的「爽片」,劇情也不敢恭維。電影的情設定過度簡單、人物性格也蒼白得難以投入,加上大量「中二病」極濃的對白,甚至看得令人毛骨悚然,而張家輝與劉嘉玲無論化妝與演技俱不濟,甚至成了廣為觀眾恥笑的位置。這或許也墮進合拍片常見的送檢問題,為求過檢作出大量明顯的修剪,令對白口型不配、劇情也沒頭沒尾,開放式結局更是摸不著頭腦。未知這是否有意拍成個系列,否則架設個世界觀而沒好好發展,實為超浪費了。

雖然整部戲不惜工本,花費最多的,便是特技。但片中特技,多是抄襲自荷里活的科幻片,諸如戰機空戰、飛車追逐、槍戰肉搏,以至鐵甲機械人互鬥等,對觀眾來說,已了無新意。唯一可稱道的,便是這是香港製作,追得上國際水準,且片中戰區稱為B16,細看之下,似是九龍城外貌,讓港人萌生親切感。

無可否認,特技拍攝是商業元素,為求製作保本,為特技而大灑金錢,可以理解。其實,觀眾也不見得只為看特技而來,除了滿足感官的視聽之娛,劇情內涵,讓觀眾看後仍可消化和咀嚼,也不失為好電影的條件。

其實特技背後也有寶珠。以《明日戰記》為例,劇本定位在二〇五五年隕石下墜地球的事故,表面上是科幻橋段,但切合香港現實情況,也足可有讓人思考的隱喻。例如,隕石帶給地球的異種外星生物,名為「潘朵拉」。在希臘神話中,火神用黏土做成的地上第一個女人名為「潘朵拉」,是送給人類作為對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懲罰。當潘朵拉打開了盒子,就會釋放出人世間的所有邪惡——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痛苦、戰爭等。

片中的潘朵拉,也不盡是邪惡,雖然可製造大量可置人於死地的昆蟲怪物,但同時又可為人類淨化空氣。這可令人想起港人熟知的「境外勢力」,也不盡是邪惡。而為維護人類的「天幕」,片中長官不惜一切保持,這個「天幕」,也是我們所說的「建制」,骨子裏是否暗藏私利?可惜片中全都輕輕帶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