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沉默大多數的華人移民

英國、加拿大、澳洲於2021年分別推出不同港人移民特別計劃。根據統計,三地至少已批出17.5萬份相關簽證,當中以申請門檻最低的英國BNO簽證佔大多數,至今年9月累計批出逾12萬份。不過BNO簽證申請數目今年起持續下跌,至第三季已減至不足萬宗。不過,因部份人獲批簽證後未必即時離港,加上受英國一項放寬移民措施影響,預料對本港人口影響持續。

據英國內政部網站資料,由2021年初推出BNO簽證起至今年9月,共有12.6萬宗英國國外申請。數據顯示,不少人於計劃推出早期提出申請,2021年第二季申請高達2.5萬宗,其後申請數字持續下跌,至今年第三季減少至約9,400宗。

與加拿大及澳洲的港人特別移民計劃比較,BNO簽證是門檻最低之一,申請數目因而佔最多。然而英國因放寬防疫,以及推出港人、烏克蘭人及阿富汗人特別簽證等影響,當地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淨移民人數達50.4萬,創歷年新高。有報道指,當地政府計劃透過提高留學門檻等,以減少移民人數。

加拿大政府同樣於2021年初推出針對港人的特別移民計劃,據傳媒報道,計劃下新設的開放式工作簽證(OWP)截至今年6月共發出12,848份簽證。

至於澳洲當局尚未公布特別移民計劃生效後的移民數據,而當地向港人發出的永居簽證數目由2019/20年度的1,931宗,倍升至2020/21年度的4,312宗。當中以商業創新及投資簽證升幅最高,由2019/20年度的163宗,激增10倍至2020/21年度的1,828宗。

綜合以上數據,由2021年起至今年第三季,英國、加拿大和澳洲三地合計已至少向港人發出17.5萬宗個份特別移民簽證,以及受惠於發寬永居條件的一般移民簽證。由於不少人獲批簽證後未必即時出發,預料對本港人口數字的影響或將持續一段時間。

海外各地華裔人口數量分佈

以往移民海外生活的炎黃子孫,一般都統稱華人或華裔。華人商場、華人餐館、華人醫生,一聽就知道族裔身份。近年來,移民外國的中國人,年齡或許年輕很多,但他們的膚色不變,或許沒有原先華人移民目的一樣,但他們炎黃子孫的特性是相同的。

同根同脈,品性也相似:於內重親情,顧家庭;出外多幹活,少說話。異國他鄉,雖掛着「民主、平等」旗號,但歧視陰影隨處可見,少數族裔哪能暢所欲言?所以,多數華人仍信奉「沉默是金」。不少西人因此把華人視為「沉默的一族」。

這話有褒有貶。褒的是,華人認真工作,不怕髒累。加班加點,甚至酬勞低下,也都不聲不響,默默而為。所以在工作場所,不單老闆喜歡這樣多幹活少說話、不惹是非的員工,其他族裔同事也樂於與華人為伴。

貶的是,以為華人只關心自己小家庭,不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譬如示威遊行場合少有華人面孔;走馬燈式的三級政府選舉,也少有華人發聲,更不見慷慨激昂鏡頭。

對於讚賞,華人可說受之無愧。但對於貶損,則是因為人們對整體華人不了解,以偏概全,甚至少數懷有惡意詆毀。翻開加拿大歷史,從一百多年前,成千上萬華工參與修築橫跨東西的太平洋鐵路開始至今,哪個地方沒有華人留下的血汗?加拿大這幢壯麗堂皇「大廈」的建成,少不了華人的力量和貢獻。

作家姚船,作為加國一分子,華人早已把她當成第二故鄉,希望與其他族裔一起,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只是華人着重做實事、做好事;少吹噓、少宣揚。像老黃牛般,默默負重向前。但沉默並非他們不關心社會,相反,對於有益於公眾的事,華人一貫都樂於奉獻,不為人後。

最近,發生於新斯高沙省一件轟動整個社區的事,就是一個既平凡又典型的例子。幾個月前,颶風「菲奧娜」吹襲加國大西洋沿岸幾個省份。風暴所到之處,房屋被毀,樹木連根拔起,電力設施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數以萬計家庭失去電力供應。布雷頓角鎮是重災區之一,不少居民因此挨凍受餓。正在人們彷徨不知所措時,一家餐館門口擺出一塊大牌子,上面用英文寫着:「免費領取食物。」就像在大海迷航的船,忽然看到迷蒙的岸邊出現微弱的燈光,希望之火立即在心中燃起。門前頓時排起了長龍。

這家餐館的老闆正是一對華人夫婦。他們十年前從上海移民加拿大,在這裏安家。經過努力打拚,幾年後買下一間西人的炸雞和披薩餐廳。由於經營得法,口碑好,生意蒸蒸日上,不久又開了分店,但他倆在成功中不忘回饋社會。

颶風災後第二天,當他們得知附近不少居民家裏沒電煮飯,又找不到地方吃時,心急如焚,立刻利用餐館的丙烷罐開火,用手電筒照明,炸起雞肉和薯條,連不滿七歲的女兒也幫手招呼客人。就這樣,五百份熱氣騰騰的食物(每份兩人分量),免費送到飢腸轆轆的人們手中。隔天,他們又在分店那裏照樣送出五百份。千盒食物,瞬間溫暖了多少人的心。

客人們被他們的行為感動,主動把這感人事跡放到網上,沒多久,就有超過一萬人留言點讚。有人主動捐款,但被這對華人夫婦婉謝了。他們說,捐款應用到災民身上。

助人為樂,是華人的本性。實際行動,勝過千言萬語!默默耕耘奮鬥、默默貢獻社會,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1 則留言:

  1. 以前的移民華人,勤勞收斂,不埋怨天地;近年移民相反,被另有目的的人影響,不滿現況,只想攞盡利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