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7月14日 星期五

華夷關係

        過去一個月內,中美高層密集互動,對話溝通、坦誠務實、達成共識成為近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高頻詞,吸引全球目光。713日,中美高層迎來最新一次互動,在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雅加達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也是雙方一個月內的第二次會面。

  高頻率、多領域、高層次已成為本輪中美互動的鮮明特點,同時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明確信號:

  第一,為中美關係止跌企穩帶來積極預期。布林肯訪華期間,中方提出了穩定中美關係的方向和路徑,重申了中方在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中美雙方也達成了積極共識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

  第二,應對全球性挑戰離不開中美合作。716日至19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將訪華。克里受訪時表示,「我們需要真誠的合作。」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湯姆.伍德魯夫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撰文稱,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不僅可以幫助拯救地球,也可以成為幫助挽救美中關係免於脫軌的戰略護欄。

  第三,中美關係改善積極勢頭能否持續,考驗美方誠意。中美關係陷入低谷後,美方多次喊話要與中方恢復高級別溝通,同時又不斷挑戰中方核心利益,罔顧中方重大關切。13日,美1P-8A反潛巡邏機過航台灣海峽並公開炒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機對美機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在近期的中美高層互動中,中方已重申在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管控分歧和處理偶發事件的原則和精神,中美關係未來是走向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美方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

天朝接見四夷官員

        今時今日,如果中國仍然採用閉關政策,必然被國民認為是愚蠢行為,只會導致自己落後於世界。鴉片戰爭前,不假外求、自給自足卻是傳統理想。何以故?有求於人,等於受制於人。中國是天朝,天朝什麼都有,「中國之物自足於用」,何須跟外界通商?

        這種思想,可見於《乾隆皇帝諭英吉利國王敕書》。英吉利者,英格蘭也。當時英國已是大不列顛,乾隆卻不知,仍稱英吉利。1793年,英國派特使馬戛爾尼來華,覲見乾隆,要求通商,給乾隆拒絕。他在上述的敕書中表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綢,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今爾國使臣於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

        乾隆指出,天朝「無所不有」,根本毋須與外人「以通有無」,但為了「體恤」外人,才願意有限度的通商。所謂通商,僅是給予「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的中國特產。通商是恩惠,不是互利,不是雙贏。別以為這只是乾隆個人之見。到今天,傳統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思想依然存在和瀰漫,彷彿有求於人,就是受制於人。反過來,外人有求於我,就是「陳乞」,就是受制於我,就應盡量滿足我的要求,不能違背。

        兩千多年來,天朝的對外關係就是華夷關係。天朝跟四夷,沒平等或和平共處可能,不是華強夷弱,就是夷強華弱。華強夷弱的時候,總多於夷強華弱的時候。天朝和四夷關係,總是從屬關係。在乾隆執政時,滿清的版圖是歷代最大的,四夷都是藩屬。乾隆視通商為「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並不悖理。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應該不再有這種思想,才能持續國富民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