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7月5日 星期三

香港與大灣區須速建一日生活圈

為了打造大灣區,國家早在2003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冀推動兩地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也於2017年舉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中提到,期望在未來將大灣區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等世界級灣區看齊。

根據2022年五月公布的全國第次人口普查資料,粵港澳大灣區的常住人口總數已達到8,669.07 萬人,當中1559歲的人口佔了62.0%,為眾多年齡層當中人數最多,突顯出大灣區擁有龐大生產建設生力軍。2022年首季大灣區生產總值達到10.46萬億元,成績已與部分世界級灣區看齊。隨著大灣區正在向金融互聯、科創互動、服務互享進行產業融合,再加上有充足的勞動人口,區內已經逐漸形成一個配套充足的「一小時生活圈」。

誰是大灣區的龍頭?這是年前大灣區的概念開始時爭論不休的題目。但這其實是偽議題,因為大灣區九個城市都各有所長,但聯合起來則是開拓了一個全新的氣場,創造了很多過去不敢想像的空間。誰是龍頭不重要,關鍵是內部的整合要圓融 ,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人為障礙。

當前的人為障礙之首,還在於香港與鄰近口岸通關的麻煩,往往要排上好幾次長龍﹑兩地兩檢﹑旅客拖著行李要步行長長的路,如果坐巴士還要兩度上落,對很多老人來說特別痛苦,總覺得咫尺天涯原是夢,這麼近,那麼遠。

尤其當下過關,還要先搞一個健康的「黑碼」,對很多不擅長手機操作的人非常不方便。比較其他地區的經驗,歐盟內部的過關都非常便捷,而美國與加拿大口岸更是便捷化,護照稍為看一下就過去,不需要搞那麼多繁瑣的手續,而香港與大灣區同為一國,竟然出現那麼多的關卡,可說是咄咄怪事。

關鍵還在於心理的關卡沒有消除。當前的過關手續還是延續英國殖民時期的那一套,兩邊的官員都有一種潛意識的「嚴防心態」,對每一個旅客都投以狐疑的眼光,要確保沒有任何可疑的人物成為漏網之魚,因此一地兩檢只能在西九與深圳灣的口岸落實,其他的口岸還是要旅客排隊兩次,費時失事。

交通配套及跨區保險制度成熟 發展商機將得到多重保障

大灣區之所以擁有如此優良條件,國家支持政策必不可少。早年中央已開始於粵港澳周邊地區建設高速鐵路和公路網路,廣東建成28條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其中3條通往香港、2條通往澳門,至少5條去往其他相鄰省區,大灣區核心區高速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實施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城際鐵路等專項規劃,大灣區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路香港段,以及位於沙頭角和文錦道之間的香園圍口岸等。不僅如此,未來連接深圳、中山和廣州南沙,同時為連接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之間的唯一公路直連通道預計於2024年通車,屆時區內的人員流動性將較現時多,以後要前往灣區其他區塊進行商業活動,較由屯門往柴灣還要快捷。

雖然有完善的交通網絡,不過要增加港人到灣區發展,適當的保障必不可少。就此,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曾指,就2019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對保險業提出的要求,已正積極推動保險業界盡快在大灣區內設立售後服務中心,並爭取早日對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廣東的香港車輛的保險實施「等效先認」政策。日後,當這些方案得以落實,港人在灣區內工作、生活將會得到多重保障。

「跨境理財通」早已落實 勢必加快兩地金融市場融合

隨著區內交通網絡等「硬設施」發展成熟,近年內地提出一系列「軟措施」以加強人員流動的便利性。其中,兩年前開始提出,作為國家金融創新重要舉措之一的「跨境理財通」,於2021年九月上旬得到中央落實敲定,並將於十月10日正式生效。此措施將豐富人民幣產品種類、增加進一步鞏固中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地位。此外,可以進一步完善內地與港澳地區業務試點細則亦隨之出爐,以往區塊之間要進行交易,均需要通過經紀或協力廠商機構進行,有了「跨境理財通」,灣區內人士則可以省卻此步驟直接進行交易。多間本港銀行,包括滙豐、恒生、渣打及中信銀行等均將會把旗下產品放進「跨境理財通」裡銷售,希望加快灣區金融市場融合進程。

除此良策,中央早在三年前推出「金融三十條」以及中國首家混合所有制度的廣州期貨交易所,在20214月正式揭牌,相信此三項政策並行將加速金融市場融合。

大灣區需要建立一個一小時生活圈,這是時代的呼喚,創造一個更加寬廣的生活空間。這必須從消除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往來的障礙,開始打破口岸之間不必要的阻滯,讓過關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告別殖民時期的冷戰心態,善用人臉辨別與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讓大灣區的融合不再是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