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無情的科技

  自從互聯網、電郵、微信、WhatsAppFacebook興起後,我再未收過用人手寫的信了,真懷念以前跟美國舅舅通信的日子。

  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寫好一封信後,放入信封,塗上膠水,待下班後走到家附近的郵局量度信件重量,然後購買郵票,再親手把它貼上,投入郵箱。雖然頗花時間,但是過程充滿儀式感,而且在那個緊迫歲月,總覺得時間不多,完成的時間滿懷誠意。

  從寄信的那一天就開始算日子,估計對方約一周後便能收到來信,之後用大概半天去寫信回覆,由當地郵政局寄信來我家大約又需要兩周,最遲一個月後就能收到回音。

  等回信時那望穿秋水的心情,相信很多人也體會過,然而,今天已經不用再品嘗等的滋味了,因為只要有手機,只要有互聯網,只要能上線,即便對方在天涯海角,頃刻即能拿着手機和你交流、語音聊天甚至視頻。

  我始終喜歡人手寫的字,覺得用筆用紙寫的字是冷冰冰的科技無法取代的。哪怕對方的字跡再潦再醜再狂飛亂舞,但也是親手「握管」,是有溫度和感情的,我喜歡閱讀的,正是這份溫度與感情。

  前卅十多年,中學同學與大學同學陸續請我喝喜酒,婚宴前總會收到寄來的喜帖。我發現「紅色炸彈」上的名字和地址都是用人手寫出來的,但近來已多是電腦文書印出來。上日執拾舊日書信,找到一位姓何的大學同窗親手用黑色筆去寫請柬,這令我喜出望外。我想何同學選擇用筆寫,就是希望每一位受邀者都能感受到他那份誠意與恭敬之心。那封喜帖,我特意收藏起來,以回敬何君這份心意與人情味。當然,「新人」選擇用電腦打字並不代表他們缺乏誠意,畢竟逐封喜柬去寫名字與地址確實頗費工夫,在講求效率的今天,用電腦代勞無可厚非,連我兒結婚也用同一方法。

  著名電影人許冠文曾無數次在公眾場合表達對科技無情的不滿,該喜劇泰斗說近二十年來街上幾乎每個人都只顧低頭按手機,人們去餐廳吃飯時首先問服務員有沒有WiFi,即使朋友出來聚會亦只跟手機內的人聊天,一枱人吃飯鴉雀無聲,寧願用WhatsAppWeChat跟別人交流也不願意跟坐在身邊的人面談,甚至上洗手間也機不離手。

  「科技越進步,人情越冷淡。」很多人都說過這番話,我也要拾人牙慧吐槽一下。諷刺的是,人類意識到這點,卻無奈地不得不繼續依賴科技,可不是嗎?今時今日遺失手機比遺失錢包更讓人惴惴不安,因為手機裏儲藏了大量珍貴的私人東西,比如照片、影片、記事簿、履歷表、通訊錄、工作文件、支付工具……

  科技真是一把雙刃劍,它為人類提供了方便,拉近了人類的空間距離,節省了人類的時間,可是它又製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所以,準確點說,不是科技無情,而是科技使人變得無情。此外被科技無情淘汰的行業不斷增加,AI發展日漸成熟,全球將有3億個全職崗位被消失,成為自動化的犧牲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