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亦東亦西 香港教育價值

政治一日嫌長,但香港回歸彈指間26年了,以一年365¼日計算,走過9496日了。每年71日的灣仔金紫荊廣場升旗禮上,新舊媒體熒幕畫面所現,已見證一屆又一屆特首及其管治班子上場,由董建華先生的「香港好,國家更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念茲在茲,期望港人團結參與建設大中華,到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再至今天的李家超。

26年以來的香港,大部分時間,政治生活鍾情於西式選舉的民主,卻完全忘記「勝者全取,零和搏擊,不謀共識,天使魔鬼二分」是西式選舉民主勝利的必殺技,不斷往掘頭巷裏鑽。日子有「功」,累積的選舉結果,惟選票是尚,社會建設被空轉,立場決定一切的族群撕裂危機,愈踩愈深。

香港政治,近四分一的世紀就長期處於跌宕起伏,空轉的漩渦裏,維園幾乎天天被大小遊行所佔據、所撕磨,甚至撕裂,「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整體社會,平白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建設好機會,讓熱愛香港與敬愛祖國的都扼腕長嘆。

一國兩制沒改變理由

亂者而已,自從2020年香港國安法制定後,社會確實得以穩定下來,市民終有可免於恐懼的自由;加上3年大疫解除,香港開始重新穩步前進。但前路面對的挑戰很大,國際風雲時常色變,西方反華力量氣壓集結,「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如何能面對挑戰,將被動化為主動,為香港謀幸福,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班子的責任,香港各界要付出的情義。

無疑,再次擁抱「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再了解箇中深遠意義;超越之處,是團結建設香港,將挑戰化為機遇,認定亦東亦西是香港寶貴茶漬、是香港價值,這是最重要大前提。

實踐檢驗,香港地方雖小,但具前瞻性的「一國兩制」,由構想到落實,體制是恢弘的,期待產生重大的作用與意義是深遠的,正因為如此的設計,大意義與大難度是並行的,從英殖統治已超過150年的、代代繁衍的香港來說,要了解「一國」殊不容易。「一國」蘊含的3個連體核心,包括文化上的中國、多元民族組織組成的中國,以及法理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現場上,學校與社會教育現場上,究竟願意花多少心力,透過互動認識3個連體核心的「一國」?以不急躁、不懶惰、不迴避問題的態度,步步腳印,特別要讓年輕一代對國家與民族,由自知到自覺再走到自豪的感情路上,能回應錢穆先生所言:「須在尋求偉大的學業與事業中完成自己的人格」?

今天的「一國」,是3個連體核心的中國。而「兩制」的掌握,要找出緣由。1949年春,毛澤東在西柏坡見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已提出暫不收回香港的政策並解決港澳問題「須要提取另一種較靈活方式解決,或者採取和平過渡的方式」,要「利用這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別是香港,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歷史推進,30年後的鄧小平更掌握箇中要訣,以「一國兩制」的制度設置收回香港,於會見時任港督麥理浩時,先清楚說明「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這個問題本身不能討論」,同樣表示「中國將以特殊的方式解決香港問題,香港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可以保持不變」,並鄭重請麥理浩轉告香港投資者,請他們放心。再到回歸25周年,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國家政策脈絡清楚,「一國兩制」在香港怎樣實踐,是否成功,確實與國家大政息息相關。

在矛盾下求同存異

政治現實是,愈理想的制度,實踐將遇到的困難確實愈大。「一國」在前,要了解連體核心的「一國」,是必須的,卻殊不容易;掌握「兩制」,指的是在香港行之已久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活方式,並由此衍生的政治、法律與生活習慣,以及國家奉行的、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當中,如何在矛盾下相互適應、求同存異、怎樣統一?加之今天國際政治風雲高壓,美英西方等國歇斯底里圍堵中國,這對熱愛香港、敬愛祖國的大部分香港人而言,必須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思與行「拋開區分求共對」的團結,自強不息的奮鬥是別無選擇的不朽香江之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亦東亦西,也就是香港教育價值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