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教育缺失

中槍學生曾志健於2019101日,參與荃灣暴動時因襲警而中槍,之後被控暴動罪和襲警罪。然而,他選擇棄保並潛逃,直到前年7月才被捕。曾志健承認兩項控罪,被判處入獄42個月。另就潛逃一事,他與同案3人均承認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總刑期增至47個月。曾志健於2019101日在荃灣海壩街、大河道、大河道北和鱟地坊一帶參與了暴動,並襲擊了警署警長曾家輝。曾志健當時攜帶盾牌和金屬棒等武器,顯示他事先有所準備,公然襲擊警察,破壞社會安寧。


作為退休老師,見到現今教育界出現的問題,多少感到慨嘆!早前三年的黑暴事件,有不負責任的媒體將違法行為「英雄化」,更有個別「黃師」「以身作則」參與違法活動,嚴重損害年輕一代的守法意識,對學生的認知影響深遠,覺得只要自己想做,不論是破壞或「搵快錢」均可無視法紀。他們認為,香港學校及社會有必要加強法治教育,重建青年學生守法價值觀,同時要加快嚴肅處理失德違法老師及黑暴個案,讓年輕人深切明白違法者需要付出沉重代價。
黑暴期間,香港有大比例的本地大中學生參與暴動。表面上是部分有組織地經學生會發動,背後卻有政治和外國勢力煽動與支持,特別是龐大的物資來源,不是學生會的財力物力可供應。政治組織怎樣通過學生會來發動、分配和製造、儲藏物資,至今還不清楚,弄清楚之後,應可看到學生會組織已被騎劫。
暴動中主力差不多全是年輕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失學者、剛剛畢業者,以及中小學教師。他們都受過教育,教育不能讓他們守法,反而變成反中亂港者,教育制度便大有問題。不少青少年是由教師帶領動員,教師均是由本地的大學培養出來,他們從大學到中學的薪火相傳是反中和港獨,且至少公開地經歷幾代人,不公開的醞釀發展更可長達二、三十年。對他們的影響,學生會的作用有限,期間不少大學的學生會組閣不成,缺乏學生支持,不能運作。將年輕學子潛移默化,實際來自大中學的教師、大中學的教育制度、教科書和考試。
香港的大學從來是依循殖民地的政治與文化。港大和中大學生會於六、七十年代的校政改革、保釣運動、認中關社,是與殖民地體制和文化抗衡,可惜從未成功。大學擴大招生使「殖民地」的大學製造出更多缺乏政治道德和理想的知識青年、專業人士。香港回歸並沒有去殖民化,大學反而更英美化。洋人教授減少,回來任教的盡是拿着外國護照、居留權的華人,其中港人對香港有歸屬感,但易受長期殖民地文化薰陶,以英美的民主自由人權來與內地對抗。內地人在外國留學後來港任教的則罕有歸屬感,例如在港多年粵語也說不通,猶如英治時的洋人教授,來港只為個人發展。他們的英美教育促成了對中國、對香港回歸中國的不滿。他們的思想與他們在教學所用的教材,在回歸後與回歸前差別不大。香港的大學少有關於內地政經社會的教學,有的也大多是用英美的教材、英美西方的觀點和價值。
或許香港不是特殊,過往二、三十年內地也是這樣的美國化,崇洋的程度更甚於香港,清華、北大幾成外國公民的培養所。在這樣的思想大潮中,內地一些領導幹部也抵擋不了,香港的青年學生怎不被淹沒呢?
不去檢討大學的教育體制,單只取消學生會,這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也避免不了日後危機會再起。

1 則留言:

  1. 如果教育不是積累這麼多問題,早年就不會發生黑暴事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