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世局趨勢

以軍對加沙的空襲持續,217日轟炸加沙中部和南部城市拉法以北,造成最少66人死亡,加沙的第二大醫院昨陷於停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他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將繼續推進進攻拉法計劃。斡旋以哈戰爭的卡塔爾首相穆罕默德同日坦承,過去幾天尋求停火的談判進展並不樂觀。 加沙衛生部發言人基德拉周日告訴路透社,位於南部汗尤尼斯的納賽爾醫院已經「完全停止服務」,「目前只有4隊醫療隊共25人在設施內照顧患者」。基德拉說,燃料短缺和該設施周圍的戰鬥,導致醫院停運,指停運對汗尤尼斯和拉法數十萬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來說是「死刑」。以軍上周四攻入該院,指根據其所稱的「可靠情報」,去年107日被挾持的人質關押在那裏,最終只救出兩名人質,代價是過百名平民死亡。

另一邊廂,同日烏克蘭因彈藥不足而撤出東部頓湼茨克州工業重鎮阿夫迪伊夫卡,美國總統拜登把烏克蘭這次失利,歸咎於美國國會議員拖延批撥600億美元緊急軍事援助予烏克蘭,警告國會說倘再耽擱會使更多烏克蘭城市落入俄方。另一方面,烏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亦不點名指部分盟友拖延軍援,致使烏方炮彈、遠程武器處於人為短缺狀態,使烏軍反擊受限,無異變相壯大俄軍力度。
表面看,全球的戰火動亂尚未平息,或者正集中於兩大熱點去(烏克蘭和巴勒斯坦)。一方面,兩大熱點成了大國衝突的重心,大國集中資源於這兩處,無力兼顧其他地方,也沒有圍魏救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國之爭趨於劇烈,國際上開始拉幫結派,擴大對抗的力量。其餘各國避免捲入漩渦,關門封戶地減少牽連。後者,個別國家因地方上的長年矛盾,不免爆發衝突,但大國必然制止,如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等。

而在這兩大熱點,戰爭亦似難以打下去。美國、俄羅斯兩大國在戰場上是勢均力敵,烏克蘭戰爭打不垮俄羅斯,倒是使歐盟出現經濟和政治危機。美國財絀,要讓歐盟接替對俄,反帶來歐俄和談機會。俄羅斯是在既有條件下願意和談,歐盟則在內部政治經濟壓力下已呈敗勢,只等待美國總統選舉與歐盟的選舉轉變,借機撤退,也借機與俄和議。這顯然是大勢已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奔走求援,更多的是為他的政治集團尋求戰後的出路,把歐美捐烏資金吞併,作海外寓公。

以巴之戰非拜登政府的主意,但以色列猶太勢力已騎劫美國政經權力,內塔尼亞胡右翼政權之敢於加快推行新殖民政策,在哈馬斯突襲後迅即採取激烈的種族滅絕行動,應是與在美的猶太勢力取得協議,甚或是後者推動,以抗衡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和解。

拜登推動的外交戰略──用建交來聯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卻要放棄阿拉伯國家不能容忍的新殖民政策。由於猶太勢力在美的控制,拜登的外交解決政策為以色列加薩行動破壞後,亦不得不出兵救援以色列。即使加薩的種族清洗引來全球譴責,拜登不得不要求以色列暫停戰爭,照顧平民的安全。但仍不停地供應軍火、護航紅海,以保證以軍可繼續作戰。這樣的矛盾行為,實際反映美國政權受猶太勢力騎劫的程度。

問題是,美國能否堅持下去支持以色列的種族清洗呢?關鍵是以色列能否堅持而能把加薩清洗。若哈馬斯抗阻成功,伊朗屬下的地方武裝援救,以巴之戰曠日持久,美國隨後的總統選舉便會決定大局。若特朗普上台,則會撤軍。若拜登連任,亦會重複阿富汗例子的撤軍。無論選舉結果怎樣,美軍撤退,以色列的種族清洗必然失敗,也必被懲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