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

PUA

假友

看內地愛情真人騷,經常聽到這個字詞:PUAPUA全名Pickup artist,原本意指周圍跟女性搭訕而有所企圖的男人。這些男人能操控女生心理,把她們玩弄於股掌間。然而,經過網絡一段時間發酵,PUA現時在中文世界的意義擴充至控制型伴侶,甚至變成動詞「情緒勒索」,例如說「我被他PUA了」,即是「我被他情緒勒索了」。

PUA是英語來路貨,越洋來到中國人社會後,發酵變成另一個意義。同樣例子,近年在香港流行的「KOL」,全名Key Opinion Leader,在英語意指某個專業範疇的意見領袖,來港後卻變成「網紅」之意。其實,英語世界叫網紅做Influencer(直譯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叫Social Media Influencer

這種外來語變異情況,在語言學有特殊門類,叫做「假友」(False friend)或同形異義詞。不知何時開始,廣東話會說某件像A的東西為「A嘅朋友」或「嗰啲friend」,例如有人介紹「小鳳仙裝」,聽者不明白,於是我們可說小鳳仙裝是「旗袍嘅friend」或「旗袍個朋友」。這因小鳳仙裝與旗袍十分相似,前者上身像旗袍,下身裙襬寬闊多布,與剪裁貼身盡顯曲線的旗袍不相同。這種「乜乜嘅朋友」俚語,不知起源是否來自False friend呢?

工合Gung-ho

反過來說,英文也有借用中文字,並出現「假友」狀況,如Gung-ho,原本來自抗日戰爭時期發展的「工合」(工業合作)。話說當時日軍入侵中國,致使上海出現大量失業人士及難民,有一名紐西蘭人、美國夫婦與中國民間人士發起工業合作運動,在未受日軍侵佔的地方成立小型工廠,生產日用品和軍需品,拯救民間經濟,把軍氈等用品送上前線。這些活動獲宋美齡、周恩來支持。戰後,「工合」單位繼續擴張,高峰時達3000多個合作社,讓不少流離失所的人有飯開。Gung-ho進入英語世界,經過數十年來醞釀,如今意思為「狂熱的」,例如:Everyone was gung-ho about the film after premiere(每人在首映禮後都愛煞了這部電影)。

PUA愛人

今天是情人節,你身邊那位是否一個PUA呢?

PUA的人,通常都不會認為自己被PUA,即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下為真實個案:我有個年紀五字出頭的女生朋友A,近日她在我們朋友圈好言相勸下,徹底地離開一段斷斷續續維持了十多年的關係。她是一個第三者,在他倆關係開始之時,已知道自己位置,因此她從來沒怪責對方把其捲進這個漩渦。像一切三角關係一樣,作為第三者,她沒能享受「正印」權利,不管情人節、元宵節、對方生日、聖誕節還是除夕夜……男方一律要回家陪老婆子女。

第三者故事

聽起來好像一個很平常的第三者故事,但不是的。她是一個被PUA的第三者,在這段關係中,極其卑微。例如當她說男方在上述節日例牌失蹤,於是我會問「那麼你生日呢?你生日可出現了吧?」她表示不一定,由於男方工作很忙,未必正日跟她慶祝,可能前幾天或後幾天。

再問這位朋友A,他做過什麼事讓你感動呢?她描述,他有時會在無預警下,突然致電說在她家樓下,因着自己太想念她,所以騙老婆偷走出來(撒謊說自己駕車開Uber賺外快),轉頭駛去她的家,「做愛做的事」。

明眼人都聽出事有蹊蹺,對方只是利用她,隨傳隨到,但這些動作,在他花言巧語下變成「浪漫」。朋友A30歲尾認識這個男人,一直到他倆結束關係時,白白虛耗了十多年青春。如果當初沒一頭栽進這段糟糕的感情,可能已有一個愛錫她的丈夫了。自從與這男人扯上關係後,她被PUA得自覺一文不值,每次跟朋友聊天總怨天尤人,可見男人帶來的負能量,被折射到她生活每一個細節。有些朋友向她介紹過別的男生,她卻不斷拿對方跟這個已婚男人比較──其實有什麼好比?他從來不屬於她……

不少影視作品都有PUA男人身影,美劇《色慾都市》的Mr. Big可謂佼佼者。在他跟女主角Carrie戀愛初期,女方發現男方沒把她融入生活圈子的意思,於是她決定靜候男人跟母親去教堂做崇拜時,突然上前自我介紹。沒料到Mr. Big在母親面前定義她為「朋友」。PUA男人最厲害之處,就是把歪理當成道理,把自己過錯賴在對方身上。例如Mr. Big事後質問她:「你做什麼?在測試我?」「我做事要按我的時間表,我們會到達那裏的(正式關係),你要有點信心。」現實中,像Mr. Big的男人,比比皆是,而這類「恐怖故事」是無可能變成童話大結局──Mr. Big最後被Carrie「征服」,娶她為妻。因此,不少戲迷批評劇情「教壞細路」,使一眾被PUA的女生抱有不切實際希望。

另一個影視作品例子是經典電影《喜福會》,電影講述四對兩代母女在中國與美國的人生故事。其中一個女兒Lena,丈夫也是一名華人。薪酬較Lena高一截的丈夫,要求兩人生活完全奉行AA制,且以清單巨細無遺地列出,表面公平,底下不是,譬如她不吃雪糕,對方依舊把雪糕費用除二,各付一半。Lena渴望丈夫作出調整,祈求「我們做一些改變,想想婚姻建基在什麼之上,它不應建基在『清單』之上」。PUA丈夫聽後明知故問:「我清楚知道婚姻基石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最好在改變之前自己細想。」PUA型人物的「魅力」就在於此,好像講了很多,其實什麼也沒講,首先是把對手弄糊塗,然後讓對方陷入查找不足的迷思,再慢慢演變成覺得自己有問題。

情緒勒索型

以上述及的是控制型PUA,至於情緒勒索型PUA,我近期印象最深刻例子是內地實況節目《再見愛人》第二季一對內地演員經理人夫婦。丈夫是演員,太太是他的經理人。這位太太脾氣極火爆,芝麻綠豆的事都可演變成不可收拾局面,更經常當着鏡頭面前恥笑丈夫。丈夫則一直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像所有PUA受害者一樣,他常被她一連串歪理弄糊塗,最後以為問題出在己身。

今天情人節,祝願各位珍惜生命、遠離有毒關係!

情人節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