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美國有能力主導世界格局?》,結論是她太注重本土利益,有時甚至要犧牲別國安危和利益,以達致她的核心價值---種族主義。如此說來,那些國家可主導世界格局?
近三十多年來世界經濟最重要的特徵便是全球化。國與國之間分工更細,供應鏈變得更複雜,一種簡單的產品可能也是多個國家分工協作所製造出來,國與國之間通過貿易互相倚存,世界的總生產力因此大增,人類共同活在同一條地球村上,天涯若毗鄰。既然是互相倚賴,互相合作,一旦發生戰爭,供應鏈會大受衝擊,多國同時受累,但這也意味着某國若發動戰爭,便必須考慮到巨大的經濟成本。全球化有利於維繫和平。
不過,全球化自身亦帶來不少困難。在全球化環境下,世界勞工的收入會趨向一致,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有利,但發達國家的勞工收入卻會被拉低,所以他們會不高興。此種局面會造成發達國家的排外情緒,他們會以為是別國勞工奪走他們的收入,此種情緒對全球化十分不利。全球化通過互利把國家拉在一起,但不同國家的人民又因自己收入上升不了而心生怨恨,政治衝突便難以避免。
國與國之間必須合作,要化解其無可避免的衝突,要靠一些新設計的遊戲規則。戰後此種國際規則基本上是由美國這一霸主所建立,聯合國、國際貨幣組織、世界銀行、G7、G20等等,策劃者多是美國,它也靠此儼然成為世界的盟主。這個盟主地位為美國帶來好處,但它也要付出代價。主要的好處是事事它說了算,以其軍事及經濟力量,號令天下,莫敢不從,而且此種特權又使到美元擁有特殊地位,美國可以不停開動印鈔機,便可以一張張無內在價值的鈔票換取其他國家的有價值產品。不過,要保持此身份,美國也要用上大量軍費,到處打仗,誰不聽話便打誰,聯合國等組織也要她交會費。
經濟學中有所謂「金度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此位前麻雀理工經濟教授曾指出在國際政治中若無一個國家願意挺身而出當盟主維持國際秩序,會天下大亂。今天的全球化雖帶來了重大效益,而且把各國綁在一起,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將來甚至會更為凸顯,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及意識形態衝突也是大得很。
此種情況也許更需要一位公正而又可一言九鼎的盟主,來貫徹一些國際認可的規則。有資格當此盟主的只有美國與中國。美國是很想繼續其話語權,但特朗普不肯出錢,在國際中其表現亦望之不似人君。至於中國,本來並無多大興趣去當盟主,提出「一帶一路」也是有利己利人的經濟計算,但就算中國無意,美國也會感到中國日漸強大所帶來的「修昔底德陷阱」壓力,恐懼自己地位被中國所取代,不得不大力遏制中國的崛起。
全球化需要中美的合作互利,但美國害怕中國崛起又引致美國朝野對中國的排斥。新冠肺炎的出現卻將兩國的矛盾從另一層面強烈地表達。美國各地近日出現的種族主義並非偶然,華裔及亞裔人士在街頭上也會受到種族主義者的攻擊,特朗普一度堅持用「中國肺炎」字眼,顯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把人類最卑下的劣根性煽動起來。
中國的疫症去年十二月初發時,雖然社會對此症認識不足,有如在迷霧中浪費了兩個星期,但一旦認清形勢後,其果斷措施卻為世界賺來兩個月的時間。中國一月中已出版了病毒的基因,使到試劑成為可能,而且一月初便定期把疫情與各國分享,在大量資訊充斥之下,仍浪費了兩個多月時間毫無準備的美國,卻要怪罪只浪費兩個星期的中國,頗為趣怪,但這阻止不到美國的偏執分子繼續破壞中美合作的活動。
特朗普的貿易戰謀士納法羅(Peter Navarro)最近對美國需要向中國購買大量口罩大感不是味兒,竟警告中國不可借此機會搞宣傳,提升自己形象。他可能忘記,美國的三千萬個口罩快要用光,它現在一年需要三十六億個口罩,是美國要求助於中國,中國則無義務把口罩支援美國。
美國做慣了霸主,以為各國都要服務它,但疫情顯示,美國政府表現差勁,進退失據,中國的耀目成績卻是有目共睹。疫情真的可能成為歷史轉捩點,標誌着美國失去盟主地位。疫情同時也顯示出全球走合作道路的重要。
當中國有難時,幸災樂禍的人以為火不會燒到自己身上,結果他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當這些國家受困時,又突然發現只有中國才有能力救它們,此教訓豈能不記取。當然,中國也應看到幸災樂禍的不可取,領導世界走向合作才是共贏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