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烏克蘭於4月30日在華盛頓簽署「成立重建投資基金協議」,兩國將共同管理基金體現平等伙伴關係。烏方簽約代表、第一副總理暨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稱所開採的關鍵礦物等天然資源仍將為烏克蘭擁有,美方除直接向基金注資外,也會繼續提供軍援作為投資。協議內容未講明美對烏提供任何具體安全保障,但確認兩國「長遠戰略聯盟」,美方支持烏克蘭重建及安全和經濟發展。華府將透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協助吸引來自美、歐及其他支持烏對抗俄國家的基金和企業提供投資與技術。分析認為協議創造美烏「雙贏」局面,烏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協議是真正公平、平等的協定,俄羅斯則嘲諷「美國逼烏克蘭為軍援埋單」。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稱,特朗普「終迫使基輔政權用烏克蘭礦產償還美國軍援」,他說:「現在他們將不得不用一個正在消失的國家的財富來支付軍援。」
協定意味俄烏戰爭停火和談即將成功,這將是特朗普上任後第一大成就。停戰的條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定的,收復克里米亞,烏東四州歸附,並且要美國保證停戰不是北約借機重整軍備再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歐盟好戰派支持下,一直堅拒,但特朗普利誘,簽礦產資源共同開發協定,得益者會是澤連斯基政府的官員。這是進一步出賣烏克蘭的國家資源。另外是威逼,美國停供軍火,也阻止歐盟供應彈藥,烏軍消耗過大已沒法補充,在春季俄軍可大舉進攻下,應沒法抵擋,不停戰便戰敗,澤連斯基除屈服外便無別策,停供彈藥將使烏軍沒法再戰,亦難迅即補充。
美歐斷供,烏克蘭不可能依靠本地生產來替代,現時重裝備及防空導彈已消耗殆盡,變成步兵部隊,怎可與重炮機械裝備的俄軍對壘?庫爾斯克的烏軍被完全驅趕,北韓派遣部隊收兵,已顯示出俄軍在戰場佔絕對優勢。普京的要求俱被滿足,便可與烏克蘭直接談判。
普京及俄羅斯政府的目標是推翻烏克蘭政權,澤連斯基及其政府不僅下台,更要求以戰犯公審他們,否定澤連斯基政權一直的作為,更正烏克蘭戰爭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記錄。換言之,政權轉換將換上親俄羅斯者,以此保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歐盟,政治中立,不與俄羅斯敵對,不排斥俄裔,不去俄羅斯化(例如對俄語和東正教會等的迫害)。這些細節未必在談判中一一議定,但政權轉換,便可使2014年顏色革命以來新納粹主義的各種傾向逆轉。新政權政治中立,便大致如格魯吉亞政府那樣,中立實則拒歐親俄。
澤連斯基對此必然頑抗,歐盟好戰派亦會聲援,可是普京堅持,特朗普急切停戰以求功績,他及其支持的美國民粹主義,都沒有興趣經營烏克蘭來對抗俄羅斯,也沒興趣依從歐盟中反俄羅斯的政治勢力。因而烏戰停火和談是指日可待,特朗普可擺脫包袱,專心全力與中國開展貿易戰,以屈服中國來確立其國際霸權。
中國「不跪」雖已有示弱的暗中含義(兩國平等怎可用跪、不跪的字眼來形容中國的行動?),但在國內外形勢底下,中國只會加強抗衡,早晚會像俄羅斯用上衞國戰爭的比喻。中國重提抗美,重提「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更不限於國內,而在國際推動。中美之爭將會十分激烈和長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