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佳士得「二十一世紀晚拍」,南非藝壇國寶杜瑪絲(Marlene Dumas)的作品《1月小姐》(Miss January),以1360萬(美元.下同)天價成交,取代草間彌生的《無題》,打破在世女性藝術家拍賣紀錄。
她說過,「二手影像,能激發『一手』情緒(Secondhand images, can generate first-hand emotions)」,《1月小姐》的靈感,正正是來自色情雜誌的插頁。創作未必要「憑空」想像,最重要是真摰而直接的情感。
佳士得此次「晚拍」,氣氛未算太熱烈,但合共39件上拍作品,僅僅3件流拍,斬獲超過9250萬,略略高於業界預期。全場話題之作,必然是杜瑪絲的《1月小姐》,拍賣前已獲第三方保證,並由900萬起跳,最終連佣金成交價達1363萬,成為全球在世最貴女性藝術家「冧巴溫」,改寫草間彌生於2022年創下的1050萬舊紀錄。
多以女性為主題
《1月小姐》繪於1997年,高2.82米,拍賣前估價最高為1800萬。該肖像畫描繪一名自信站立的選美皇后,腰部以下全裸,露出私處,只有左腳穿上一隻粉紅襪。杜瑪絲透露,該畫靈感來自一本色情雜誌上的身材豐滿女性,並形容那名金髮性感女郎的形象,活像兩年前離世的美國女星索默斯(Suzanne Somers)。
至於杜瑪絲個人的拍賣紀錄,可追溯到2008年,作品The Visitor以近318萬英鎊成交,遠超80萬英鎊,按照當時匯率計算,成交價約630萬美元。「在Miss January中,杜瑪絲展示其對女性身體造型的掌控,將女性身體從傳統中解放出來,顛覆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的想法,聚焦女性裸體的常態概念。」佳士得藝術主管Sara Friedlander表示。
今年71歲的杜瑪絲生於南非開普敦,自幼在父親葡萄園成長,1972年升上開普敦大學,修讀藝術,並開始繪畫創作。畢業後,她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獨立藝術學校Ateliers '63進修,此後定居當地,被視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女畫家之一,「有時候,我會以局外人身份看自己的畫作,然後問自己『到底我畫了什麼』?」
杜瑪絲雖然是白人女性,但一直深刻反思當年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並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來。她的肖像畫最為人津津樂道,靈感大多來自照片和硬照,包括親友拍攝的即影即有「寶麗萊」,其畫中人多以女性為主,常常表達性別、種族、母性、死亡、暴力等心理上較複雜的主題。
「希望人們更專注繪畫對圖像的影響,不僅是圖像對繪畫的影響。」她擅長把舊有的圖像重新建構,展現深處的那種不安的狀態,讓觀者思考日常所接觸到的那種「不確定性」(Uncertainty),亦從來不會迴避爭議性議題,畫中主角包括耶穌、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法國小說家Céline等。
杜瑪絲的作品往往隨心而為,2018年聯同Edvard Munch於挪威奧斯陸展出作品,並開始創作Ut∅ya,旨在表達對2011年7月發生的69名年輕人「極右獨狼」屠殺的事件。直至去年,畫作大功告成。惟她放棄了最初的構想,看來是「一種看不見的存在,她承認:『我也不太清楚那是什麼。』」
成功的藝術家需要逼迫自己不斷推陳出新,杜瑪絲直言:「有時,我會厭惡自己,厭惡自己的畫作,完成一次展覽後,一開始很難重新出發,但出發之後就很難暫停下來。」2018年,她開始繪畫「張開嘴巴」的大特寫肖像畫,本來是一對接吻中的情侶,但她一直不滿意,後來改了位置後,「敵意」取代了「親密」,現在的名字叫做《敵人》(The Enemy)。
作品愈趨沉重
有別於「出世」的藝術家,杜瑪絲仍算「入世」,不僅曾在電影中亮相,亦推出過多本著作,並形容近年作品愈趨沉重,「因為承載內疚和逝去的愛情,還有過去的失敗和現在的暴行」。2020年至今,她接連失去多位至親,包括伴侶兼畫家Jan Andriesse、摩洛哥裔荷蘭作家老友Hafid Bouazza,以及親生大哥Pieter等,從其作品可見她對故人思念之情。
「藝術可能是與魔鬼的契約,我不會相信自己,也不會相信藝術。」2024年,她的作品The Devil May Care?面世,似乎在否定和質疑,把內心陰暗掏出來,「不過,我應該停止抱怨,因為一個人時日無多,但仍未死亡,大概要慶幸自己還能做點什麼。」
全場冠軍《嬰兒潮》
與杜瑪絲同日的「晚拍」,已故美國黑人藝術家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憑《嬰兒潮》(Baby Boom)以2341萬(美元.下同)拍出,當上全場冠軍。
1960年出生的巴斯基亞,來自紐約布魯克林,自小熱愛藝術,11歲已說得一口流利法文、西班牙文和英文,稱得上「資優兒童」。他在6歲遇車禍致手臂骨折,接受過多次手術,康復期間獲母親送贈醫學教科書《格雷解剖學》,對其藝術創作影響深遠。作為表現主義的藝術家,巴斯基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藉街頭塗鴉,闖出名堂。其作品通常涉及種族、政治與音樂等議題;可惜年紀輕輕染上毒癮,1988年8月因吸食過量可卡因於工作室逝世,年僅27歲。
已故巴斯基亞之作
《嬰兒潮》創作於1982年,也是巴斯基亞風格最成熟的全盛時期。那年,他找到新經理人後一連舉行多場展覽,引起藝壇高度注視,亦由街頭塗鴉走向嚴肅的藝術創作。此畫作的構圖分成三部分:最左是他本尊,中間是父親Gerard,右為母親Matilda,在在就是「全家福」。
2001年,美國出版界大亨Peter Brant豪擲105萬,購入首度舉行拍賣的《嬰兒潮》。並於2019年舉行大型巴斯基亞回顧展時展出,24年後釋出,升值超過20倍之多。2017年,巴斯基亞的《無題》,以1.1億天文數字成交,一舉成為「全美最貴藝術家」,該畫與《嬰兒潮》繪於同一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