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仁書院中二中史科測驗多名學生作弊
有「官校之首」之稱的名校皇仁書院,校方5月6日向家長發通告,上月底舉行中史科統一測驗,有一班的數名學生涉違規作弊。校方表示高度重視,將嚴格按照校規懲處。有該校學生家長報料,涉事年級為中二級。
校方指,由於距離年終考試僅餘一個月,為免對學生造成過大壓力,故不擬作全級重測。不過,涉事班別該次的中史科統測分數,將不納入下學期成績計算,該班中史科年終考試成績將佔下學期成績的100%,其他班別則不受影響。
校方發家長通告:將嚴格按照校規懲處涉事學生
皇仁書院向家長發通告,稱高度重視作弊事件,隨即展開調查,接見涉事學生及監考老師以了解事件詳情。
學校指,於4月下旬,獲悉中史科統一測驗期間,其中一班的數名學生涉違規作弊,「影響班上同學」。校方未有在通告指出涉事班級,但稱經調查後,確認在測驗期間,該班數位學生涉及不同程度的違規行為。對於相關學生的違規行為,校方將嚴格按照校規懲處。
作為理科退休老師,本人對皇仁事件有以下聯想:怎麼影視裏出貓情節多以中史科居多呢?由周星馳《逃學威龍》(1991)到王祖藍《老表,畢業喇!》(2017)如是,除了表達容易——試諗諗微積分要表達答案就困難——更直接編劇們本身讀歷史出身!
中學歷史科的前景
雖然小弟中學時也有修讀中國歷史,而且會考成績優異,但見到現今中史科從不是熱門科目,社會重理輕文,同樣選修,報考DSE人數遠遠落後生物和化學等science,遑論中英數主科了,影視卻每逢出貓偏搵中史,開正編劇瓣數嘛,潛意識,他們希望構造氛圍告訴觀眾中史科有多普遍,抑或自嘲讀歷史果然無用唯剩下出貓笑柄?我說的非單大學歷史系,包括廣義文科,《逃學威龍》已故編劇黃炳耀便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文學院,典型文史人。
讀歷史就業價值何在?千古難題。於我看來,去教書去做研究甚至去做博物館都不算,因為只不過一代傳一代,沒增長。直至某前輩半開玩笑點醒:「讀歷史適合去拍片呀。」我才恍然大悟。當然,不只寫劇本時滲進中史科作弊搞笑,乃字面意思,歷史編劇,古裝片的確需要精通歷史的人才去編寫,方具底氣。拍片首重脈絡,歷史也首重脈絡,文史人講故事能力必強。
總之,昔日歷史劇、宮闈劇就是多,目不暇給,從《大運河》(1987)到《決戰玄武門》(1984)到《成吉思汗》(1987)到《太平天國》(1988),貫通唐宋元明清通史,我的高分數都靠睇TVB戲睇出來的;老師把握着劇集哪裏拍錯哪裏違反史實,上堂吹一輪,引發同學們興趣,是八十年代獨有課室風貌。可惜基於方方面面原因,慳皮啦,難以植入廣告啦,鬥不過內地山水實景啦……近年本地古裝劇近乎停產,遂又無用武之地。特區政府欲提升國情教育,還請電視台重作馮婦吧。
皇仁事件,彷彿送中史科無用之用最後一程。
出貓無罪, 教不賢, 師之惰!
回覆刪除